漳縣:農機補貼圓了山區(qū)農民的“鐵?!眽?/h1>
昔日一手執(zhí)鞭,一手扶犁,漳縣山區(qū)農民這一傳統(tǒng)的耕作方式,如今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小型手扶拖拉機、微耕機,實現了山區(qū)農民的“鐵牛”夢,這得于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
家住馬泉鄉(xiāng)陳家咀村的柒興才,家里有4口人,種了十畝地。以前割麥子,都靠人背馬駝,家里的人要忙活十幾天。近年他買了拖拉機和旋耕機,總共花了21.3萬元,農機補貼4.02萬元。他開心地說道,農機補貼讓他圓了“鐵?!眽?。
柒興才說到,以前我們全家種十幾畝麥子要半個月收割,起早貪黑的特別辛苦,自從有了聯合收割機,兩三個小時就收割好了。以前,種植的中藥材要一兩個月挖,現在有了篩藥機,三四天就能篩出來串好,像柒興才一樣,馬泉鄉(xiāng)的柒付軍,武當鄉(xiāng)的劉貫子、馬香等全縣11127農戶通過農機補貼,圓了自己的“鐵?!眽簟?/p>
近年來,該縣加大新型農業(yè)機械的引入和推廣,中藥材移栽機、中藥材收獲機、聯合收割機等新型農機已飛入尋常百姓家,農業(yè)作業(yè)效率不斷提高、農耕成本大幅降低,農戶們實實在在嘗到了農業(yè)機械化的甜頭。截至目前,我縣已有近1.5萬臺(套)農機投入田間地頭生產,農業(yè)機械化正在步入快車道,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1.7%,該縣補貼各類農機具13369臺(套),受益農戶11127戶,補貼資金3654萬多元,通過這項工作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農業(yè)生產和農民增收,加快了勞動力的轉移,助推了該縣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
通訊員 后愛萍 圖/文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butie/20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