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津縣二手托拉機農機市場]用“三聯三增”探索農業(yè)現代化的“寧津模式”
用“三聯三增”探索農業(yè)現代化的“寧津模式”
寧津縣二手托拉機農機市場
寧津縣委書記鞏洪波(前中)到地頭查看農機深耕情況
農資供應商為農民帶來最新的農資產品
□ 記者 莊濱濱 通訊員 孫久生
“我家三畝來地,以前每次澆水都得耽誤打工掙錢,‘三聯三增’活動開展以后,村集體用大型設備把地統(tǒng)一澆了,省錢、省力。而且地里使用的化肥也是企業(yè)直供,種地成本減少了,心里也高興?。 ?月20日,在縣里的農業(yè)機械化演示會上,寧津縣張大莊鎮(zhèn)大鄭村村民鄭忠福激動地告訴記者。
像鄭忠富一樣,如今越來越多的寧津普通農民享受到了“三聯三增”活動帶來的切身實惠。去年以來,寧津推行“三聯三增”活動,即“縣鄉(xiāng)村三級聯動、農資聯供、農機聯運”模式,力爭實現農民增收、集體積累增加、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增強的“三增”目標。
這樣一個“土模式”,是如何探索實現農業(yè)現代化的?答案就是,走出一條農業(yè)機械化、服務社會化、城鄉(xiāng)一體化的“寧津模式”路子。
“無人種地”考驗農業(yè)大縣
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在加快,大批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但土地誰來耕種?這個問題對于傳統(tǒng)農業(yè)大縣寧津來說,更是亟待破解。
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全國良種繁育基地縣,位于魯西北的寧津縣從農民群眾最現實的問題著手,群眾需要什么,種地過程中有哪些阻礙,寧津縣縣委、縣政府一一破解,找對病根,開準藥方。
現代農業(yè)注重農業(yè)機械化,但個體農民難以負擔大型機械的成本,怎么實現有組織的農業(yè)機械化?以村集體為單位,寧津縣通過縣農機局和農機廠家聯系,團購農機,不僅可以享受國家補貼,還能比市場優(yōu)惠5000-17000元不等。今年以來,寧津全縣村集體購置小麥聯合收割機41臺、玉米聯合收割機38臺、大型拖拉機5臺寧津縣二手托拉機農機市場。
農機有了,怎么發(fā)揮最大效用,引導農民科學種田?采取村企聯合、個體農機參加等方式,寧津縣建立起以黨員干部為主體的黨員規(guī)模服務隊,通過企業(yè)化動作、組團化服務,變過去單兵作戰(zhàn)為聯合作戰(zhàn)。
以杜集鎮(zhèn)小李村為例,今年,村集 寧津縣二手托拉機農機市場體新購進一臺收割機,按每畝45元的價格收取服務費,比市場價低15元,并且村支部統(tǒng)一安排車輛,將收割后的小麥直接送到每家每戶?!凹尤敕贞牭霓r機手按照村支部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調度進行作業(yè),村民不用發(fā)愁怎么聯系地塊,不跑冤枉路,足不出戶就能把糧食收到家里。”寧津縣杜集鎮(zhèn)伍大莊村村支書魏占軍告訴記者。
據統(tǒng)計,去年“三夏”以來,寧津共建立種植服務隊880支,吸收農機3677臺。
突破“中梗阻”
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梁建勇提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已經成為中國的戰(zhàn)略問題。
而切實解決黨中央提出的“誰來種地”的問題,是寧津縣委、縣政府一直以來的夢想。為了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種地積極性,培育“種地能手”、“職業(yè)農民”,寧津勇于突破“中梗阻”,從取消農資流通中間環(huán)節(jié),構建上聯農資生產商、下聯村支部及農戶的農資直供體系。
通過農資直供,今年寧津縣為群眾直供農資肥料1100多噸,每噸比市場價便宜300-500元,讓群眾每畝節(jié)省肥料款30元,每袋返還村集體10元。
群眾的種地成本降低了,經濟上得到了實惠,種地的積極性也提高了。“種地國家發(fā)錢,政府還想法給咱省錢,算算賬,咱農民種地不孬呀!”、“咱這村級集體組織,不用土地流轉,比那合作社還合算??!”……采訪中,不少村民語言中流露出對于“三聯三增”活動的支持。
與此同時,落后的生產方式也正在被摒棄,土地綜合利用效率在提高。以前農民澆地喜歡大水漫灌,容易造成土壤板結、水資源浪費,如今村集體號召使用噴灌等節(jié)水設備,讓土地利用變得更加合理;村民以前的家庭田地都設有田壟,如今加入“三聯三增”活動中的農戶,取消了田壟,糧食的產出有了提高,綜合各方面來看,農民每畝地的收入可以增加200、300元……
群眾認可的深層次效應,則是寧津縣對于農業(yè)經營體制的探索。據寧津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孟祥勝介紹,活動中,以農機手、農資經銷商、種糧大戶為骨干建好農村班子,把他們組織起來形成“職業(yè)農民”,有利于改變現有的土地經營模式,實現土地規(guī)?;洜I、機械化種植,使更多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農村中轉移出來,向城鎮(zhèn)聚集,加快推進城鎮(zhèn)化進程。
促“有形手”“無形手”牽手
寧津縣杜集鎮(zhèn)孫西村村民劉煥英因照顧家中病人,去年“三夏”時節(jié)沒有時間澆水,5畝地小麥面臨絕產,村支書杜希嶺了解情況后,帶領村里的幾名黨員干部,自帶設備幫劉煥英澆了地,當劉煥英一家回來知道后,感動得淚流滿面。
而在“三聯三增”活動之前,村支書杜希嶺還因為作風粗暴、方法簡單,被村民投訴舉報,面臨被更換的命運,但活動推行后,杜希嶺的工作作風、服務意識有了很大轉變,深得全村群眾好評。
“三聯三增”改變的不僅是干部作風,通過成立黨員規(guī)模種植服務隊,發(fā)揮村黨支部的引領和組織作用,寧津縣全縣的農業(yè)機械化、種植規(guī)?;靡酝七M。以前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問題,現在政府的“有形手”與市場的“無形手”緊密牽手,讓群眾省了心、省了力、省了錢。
用寧津縣縣委書記鞏洪波的話說,通過縣鄉(xiāng)村三級黨組織活動,實行全程機械化,實現全方位服務,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找到了合理的定位,打開了發(fā)揮作用的突破口,黨群關系密切了,群眾“黨支部去哪兒了”的困惑也消除了,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
“我們開展這項活動,一是為了解放農村勞動力,探索實現農業(yè)現代化的‘寧津模式’,再一個通過在農村能人中選拔后備干部,保證農村干部隊伍的基本素質和相對穩(wěn)定?!睂幗蚩h委常委、組織部長孟祥勝告訴記者。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ershou/40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