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二手農機平板自卸]請問,農民用什么工具拉農產品?
1,第一種拉農產品的就農民本身;在好幾年前,那會我讀小學,我是92年的,那會農村還沒現(xiàn)在富裕,有些農民家庭沒有牛,有些就算有牛也用不了牛車,有些地方山路崎嶇,那會賣烤煙或者上街買東西都靠走,我們去上小學也要走好幾小時的山路哈挺不容易的;
2,第二種是我們自制的小推車,兩棵長一點點小圓木,前端口小,后端口大,中間像樓梯一樣橫向訂上三根小木頭,最重要的零件是,輪胎里的那個滑輪,用釘子訂在一起就成了(我們叫彈子車),那會我們用這個拉柴、拉草
3,第三種,牛車或馬車,逐漸的有些田地間開始修路了就有了馬車和牛車
4,第四種,隨著時代發(fā)展,社會進步,農村農民生活水平提高,慢慢農村里面就出現(xiàn)了手扶拖拉機;
5,第五種,摩托車(雙輪摩托和三輪帶貨箱摩托)的出現(xiàn)活躍了我們農村小伙,農村小伙要是有一張摩托車在當?shù)睾芡L的哦,不僅可以拉些農產品,還可以拉妹子兜風,記得當時的摩托車分著150和120;
6,第六種就是大型的拖拉機,比如農友,還有新**的這幾個牌子的拖拉機最常見;
7,近這幾年,在黨的帶領下,社會越來越進步,農民日子越來越好過,逐漸出現(xiàn)了中型貨車和皮卡車,面包車和私家車在農村里早已不稀奇。
這交通工具的變化變好,標志著合肥二手農機平板自卸生活的豐富和農民越來越強的幸福感。



回答這個問題是農民的一陣陣心酸,為什么?因為我是一位老農民,下面我把從解放以后到現(xiàn)在的全部過程,和現(xiàn)在的朋友們全部一點不漏的講一下,看農民是怎么拉農產品的。
(一)解放以后:
因為解放以后我國的工業(yè)極起落后,當時農民種地靠的全部是用肩膀挑,無論有多遠都是挑回來的。后來人們就全部用木頭制成獨輪小車,用人推著拉農作物。后來又制造成了二輪木制大車,用牲口拉農作物,這樣就比用人去推獨輪小車方便了些。因為木制兩輪大車笨重,全部都是木制的,牲口和人也不能拉過多過重的東西。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各生產隊就購買用上了兩輪膠輪胎大馬車,因為用的是軸承這樣就輕便的多了,無論是用牲口和人力去拉,拉的也多也方便靈活。在七十年代中期,就是生產隊的主要拉農產品的主要工具。
(二)七十年代中期:
到了七十年代中期,我國的工廠生產出來了二輪架子車,就成了家家戶戶的主要勞動工具。因為設計比較合理,一個人可以一次性全靠力量拉一千多斤。進入到八十年代,隨著我國的工業(yè)迅速發(fā)展,各生產隊就購買了四輪拖拉機,和二輪拖拉機基本代替了人力的兩輪架子車。農民在農業(yè)上的生產,和拉農產品,基本上不在用人力去拉。農民在生產上的體力勞動得到了改變。
(三)八十年代中期:
我國的農業(yè)生產,有集體化進入到了分田到戶。由于原來生產隊集體購買的四輪拖拉機,二輪拖拉機,一家一戶無有能力購買,農民又從新使用起來了人力架子車,在八十年代的農民農業(yè)生產上,全部又靠人力架子車,全靠人力去拉才能夠完成。進入到九十年代,到二千年以后,由于我國的工業(yè)快速發(fā)展,和隨著國民經濟的收入增加,農民家家戶戶又購買了柴油三輪車,又完全代替了人力去搞農業(yè)生產,和拉一切農產品的工具,確實是又方便又省力。又一次徹底改變了我國農業(yè)農民的生產勞動工具,也確實是受農民歡迎。
(四)現(xiàn)在:
在進入到2010年以后,我國出現(xiàn)了電動三輪車的改革時代。作為電動三輪車,無論是它的工作效益,和一切消費成本上,都比三輪柴油車深受農民歡迎。又方便,又靈活。因為現(xiàn)在是秸稈直接還田,在拉農產品上,就是光拉收獲的糧食和去地代替人員來往勞動的方便。確實是最好的農業(yè)生產辦法??墒乾F(xiàn)在有不少的地方,又在進行給這些農用三輪電動車進行上牌子,如果不上牌子,不讓上路,甚至抓住還會發(fā)款什么的處罰。作為以后的農民拉農副產品的車,到底會朝那個方向發(fā)展,現(xiàn)在誰也說不清楚,仍然還是個迷。如果沒有上牌子的三輪車,真是禁止農民上路的情況下,農民還真的不知道用什么車可以拉生產的農副產品。下圖就是農民真實拉農產品的過程。





我是農村長大的,我來用自己的所見所聞闡述一下??
農民拉農產品的工具有如下??
1.人力,就是雙手,雙肩??
2.簸箕??(農村娃都知道)
3.扁擔和蛇皮袋。????
4.板車(稍微大點的就用板車拉)?
5.拖車??(不知道怎么形容)
6.牲畜(牛,騾子)??
7.拖拉機?
8.家里有條件也會使用自己家的小車??
9.卡車??(大件的)
10.……
我只能說出這么多,你們那邊什么更好工具嗎??????
望大家借鑒,提出評論,見笑啦?




我們東北地區(qū)以前在生產隊的時后,在秋收拉農產品的時候用的是大馬車和大牛車,四只馬一掛車,四頭牛一掛車,車老板趕馬車和牛車,馬車和牛車都用木板釘?shù)慕小迳诚渥?,裝滿糧谷運回。那時我們生產大隊有一臺東方紅60拖拉機和一臺堆土機與一臺12馬力手扶拖拉機,哪個小隊如需可去支援。特別是交公糧更能派上用場。我們生產小隊有四輛馬車,十輛牛車,各別山地上不去車,便用牛爬犁往下拖。單干后基本每家都分一頭牛,少數(shù)人分了馬,因一頭牛、一匹馬拉不動大牛車和大馬車,居民便都換成小二大車,各自拉運自己的農產品。后來,糧食不值錢了,年青人都去城里打工,牛馬車都棄掉了,土地租給了少數(shù)種地人,種地的農戶都換上了手扶拖拉機,因手扶拖拉機用處廣,它能拉運農產品與農用物質,能打茬子,能翻地種地?。沒有拖拉機的種地農民,拉運農產品只有雇車。
大家好,我是鄉(xiāng)村奧彬,我生活在農村,我們貴州農村這邊,我記得最開始都是用人挑擔子,比如:撮箕,竹簍,袋子,后面生活好一點后,開始買馬車,人工拉的那種,然后到拖拉機,再到現(xiàn)在的面包車,貨車??,我們這距離鎮(zhèn)里面比較近,大家都買了三輪摩托車和電動三輪比較多,現(xiàn)在都是水泥路,去趕集買點東西,去山上拉柴,打谷子拉米,拖糞,都挺方便,充電的比燒油的節(jié)約,不過走不遠,趕集拉貨也是足夠了。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ershou/43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