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農機拖拉機帶斗:爺孫務農“好把式”見證鄉(xiāng)村大變樣
黑龍江日報12月17日訊二手農機拖拉機帶斗 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農村改革的閘門。此后40年間,中國農業(yè)和農村經(jīng)濟的發(fā)展跨越向前、波瀾壯闊,不僅有效地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溫飽問題,還為國民經(jīng)濟起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40年的改革開放,讓曾經(jīng)閉塞、落后的農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黑龍江在全力保證糧食產量和安全的同時,也在不斷描繪著鄉(xiāng)村振興的美好藍圖。日前,記者走進了綏化市青岡縣昌盛鄉(xiāng)幸福村的仲召國家中,聽這個三代務農的地道農民家庭講述40年來生產生活的巨大變化。
仲召國:40年前種地不能沒有馬
在青岡種了一輩子地的仲召國,雖然背彎了,走路需要人攙扶了,但回想起幾十年前在這片黑土地上辛勤耕耘的過往,思路卻格外清晰。過去的一個個人名和細節(jié)毫不費力就能說出來。在他過去幾十年的故事里,始終和馬緊密相連。
因為讀過6年書,相當于高中文化水平,仲召國算是村里為數(shù)不多的文化人,對自己的要求也一直很高?!拔以谏a隊干活,一直是打頭的。只有打頭的干得多,領得好,后面的人才能出活兒。所以那時能打頭的都是生產隊活干得最好的,也最累。鋤頭、木頭犁杖、耲耙、點葫蘆……沒有農機的時代,我們就靠這些農具進行耕種。一根長1000米長的壟,用鐮刀從南頭收到北頭,至少要收3小時。想想那時候種地,真的是特別辛苦。”仲召國回憶到。
在面朝黃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年代,能代替人力的牛馬對當時莊稼人的意義不言而喻。但對仲召國而言,相伴多年的馬兒不但是生產上的伙伴,更是全家的救星。仲召國告訴記者,他與馬結緣,緣于生產隊里趕頭車的車夫總是發(fā)脾氣,年輕氣盛的他憋著一股勁接過馬鞭,就成了隊里的馬車夫,這一當就是14年?!爱敃r家里除了父母、媳婦,還有5個孩子,我一個人賺錢要養(yǎng)活全家9口人,壓力可想而知。幸虧是一直能趕馬車,因為馬車天天有活干,我才能多賺一些工分兒換口糧。那時候村里人人都知道,我們家是年年養(yǎng)豬,卻十年不殺豬,就是為了把豬養(yǎng)肥還給生產隊,才能讓家里人不斷糧?!敝僬賴f道。
勒緊褲腰帶的日子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才有所改變,1978—1984年,以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改革獲得成功。仲召國最切身的感受就是:日子好過了。“大鍋飯”的打破讓農民的生產經(jīng)營自主權得到了極大擴展,農村經(jīng)濟被再次激活。
仲繼良:30年前種地不能沒有車
仲繼良是仲召國的長子,16歲外出學了幾年木匠活,讓他養(yǎng)成了愛琢磨、愛動手的習慣。80年代初,生產隊解體,仲繼良回鄉(xiāng)開始種地。別人種地是按部就班、照著千百年來傳下來的方法種,仲繼良卻總是不滿足于現(xiàn)狀,不斷尋求把農活干得更快更省力的方式。
1984年,剛結婚不久的仲繼良看到鄰村有人買了四輪拖拉機,就央求父親也買一臺。仲召國四處打聽后,以600元的價格從大慶買回來了一臺二手的四輪帶斗拖拉機。仲家成為了全村最早養(yǎng)“四輪子”的人家,生產效率也開始大幅提高。
以前播種時,要人工用鋤頭把地刨出一個個等距的坑。仲家土地面積大,嫌人工刨坑效率太低,仲繼良就自己研究出了一種能把整根壟都豁出一道溝的豁溝工具,把這個工具套在小四輪上,挖坑的速度快了幾倍?;頊虾螅c籽沒有了以前坑距的輔助,容易播種不勻,仲繼良又琢磨出了一種輪盤,用輪盤轉動的幅度來控制種子落地的距離,再用液壓控制施肥的深度。種子播下后,以往是由人用腳把坑回填,仲繼良又發(fā)明了一種V型的刮板,掛在四輪車后讓溝兩側土壤自動回填。
豁溝、點籽、澆水、施肥、合壟、鎮(zhèn)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經(jīng)過仲繼良的改造后,生產效率都大大提高。仲繼良“技術能手”的稱呼也在村里傳開了?!拔蚁眿D心細,算賬這些事都交給她。我就是邊種地邊研究農機具,我們家買了村里第一臺小四輪,也買了第一臺雙缸拖拉機。用的最久的是一臺海倫王播種機,一用就是十多年。”仲繼良回憶說,雖然有了農機的輔助,但種地依然不是個輕松活,尤其是秋收的時候缺人手,經(jīng)常兩點鐘就要起床給工人做飯,備干糧。加上農產品價格始終較低,農民的收入增長幅度也很有限。
在仲繼良的記憶中,日子越來越有盼頭,是從上世紀90年代國家給予農村越來越多利好政策開始的。“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和黨的十四大召開后,國家開始搞市場經(jīng)濟,農產品的價格也開始按市場定價。1993年,國家提出把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給我們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最激動的就是2005年,實施了近50年的農業(yè)稅取消了,然后其他稅費也開始減少,補貼反倒越來越多。村里的大部分人家都是在這個期間從溫飽走向小康的。”仲繼良說道。
如今,仲繼良仍舊是村里操作農機的一把“好手”,每天早上四五點鐘起床早已成了習慣。村里農機合作社的各種國內國外先進機器,他都是第一個“擺弄”明白的人?!艾F(xiàn)在這些農機的先進性,我們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就說我之前從哈爾濱提回來的兩臺進口的道依茨法爾2104大馬力牽引車,不但可以通過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實現(xiàn)無人駕駛,而且光是一個座椅就價值5萬元。剛運回來那天,我擺弄了幾個小時之后椅背開始劇烈抖動,我以為是座椅壞了,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一種倦怠提醒,操作一定時長后電腦自動啟動了按摩程序。有了這些現(xiàn)代農機的輔助,種地的效率和精準度要比過去強太多倍了?!敝倮^良感嘆到。
仲維華:今天知識才是生產力
爺爺和父親都是幸福村里頗有名望的人,但仲家真正遠近聞名,還是因為仲維華。仲維華第一次出名,是因為考上了村里第一個研究生。第二次出名,是因為這個全村學歷最高的孩子畢業(yè)后卻決定回鄉(xiāng)種地。第三次出名,則是因為他創(chuàng)辦的沃土豐達合作社,真的帶領全村乃至全鄉(xiāng)的百姓在這片沃土上譜寫出了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的新旋律。
2013年,即將研究生畢業(yè)面對擇業(yè)選擇的仲維華,心里卻始終放不下魂牽夢縈的黑土地。“我提出要回鄉(xiāng)種地的想法時,第一個強烈反對的就是我爸。他說要是想種地十年前就可以,為啥還花錢供我讀那么多年書?但我心里很清楚,我要當?shù)氖切滦娃r民,我想做的事跟父輩們做的還不一樣?!苯?jīng)過審慎的考察和參加培訓學習,2014年3月,沃土豐達合作社正式成立了。采用根據(jù)地力等級與農戶簽訂托管合同的“托管經(jīng)營”合作模式,短短幾年時間,合作社已實現(xiàn)每年流轉近萬畝土地。
2016年,仲維華的合作社升級為沃土豐達現(xiàn)代農機專業(yè)合作社,成為了“合作社+公司+農戶+村集體”的復合型經(jīng)營主體。2017年,仲維華給村里帶來了小菜園訂制、植保無人機、農產品期貨等許多村民們從未聽過的新“玩意”,當年為入社社員分紅400多萬元。2018年,合作社開始把目光從“農頭”的單純種植轉移到“工尾”的食品加工,投資建設了青岡縣盛達食品有限公司,專門生產鮮食玉米罐頭和紅蕓豆罐頭。
入秋后,仲維華開始把精力投入到了另一個今年研究的新項目——秸稈收儲上。合作社投入380萬購買的15臺套設備,已開始在地里發(fā)揮威力。
今年,昌盛鄉(xiāng)全鄉(xiāng)共新進免耕機127臺,意味著3天就可翻完全鄉(xiāng)的地。早在兩年前就帶頭使用免耕機的仲維華深知秋整地的好處,也好看了這一巨大的市場。因此,他開始計劃把全鄉(xiāng)的免耕機資源進行整合,在國家為每畝秋整地農機補貼20元的基礎上,合作社每畝再額外補貼5元錢,積極爭取免耕機入社,以此實現(xiàn)靈活結算,集約化經(jīng)營。
合作社張羅的事兒一件件鋪開,仲維華熱火朝天地忙碌著,還不忘時時抽空跟村里人講他的新思路,講他從外面了解來的新觀念、新做法。爺爺和父親并不都能聽懂,可他們對仲維華做的事信心十足。在仲維華看來,從爺爺那輩到自己這輩,當農民始終不是個輕巧活兒。爺爺?shù)臅r代,牛馬在耕地,人在扶犁,從日出到日落,滿滿的都是艱辛。父親的時代,種地30年,得力于農機具的使用,家境有所好轉。如今有了更加先進的農機具和先進的生產模式,再加上國家發(fā)展農業(yè)振興鄉(xiāng)村的好政策,農民才終于有了擺脫落后耕作方式走向幸福生活的難得機遇。仲維華相信,像他一樣有知識有文化的農家子弟,會越來越多地回到鄉(xiāng)村扎下根,共同努力建設美 二手農機拖拉機帶斗麗幸福的新農村。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ershou/7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