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根腐病的發(fā)病原因及防治措施,附小麥根腐病的特點
農機大全網(wǎng)(m.97661a.com)今天給各位分享小麥根腐病的發(fā)病原因及防治措施,附小麥根腐病的特點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小麥根腐病的發(fā)病原因及防治措施,附小麥根腐病的特點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1、小麥根腐病的發(fā)病原因及防治措施,附小麥根腐病的特點
2、小麥氮肥后移施用方法,氮肥追施時間可推遲至拔節(jié)期
小麥根腐病的發(fā)病原因及防治措施,附小麥根腐病的特點 ♂
小麥根腐病的發(fā)病原因及防治措施,附小麥根腐病的特點小麥多年連作,土壤有機質小,受不利天氣影響,或者種植作物的地方土壤過高,兩側開溝施肥或除草時,根系損傷或雨水、灌溉時,水量過大,排水不及時,光線不足,低溫高濕,土壤粘性過大,土壤結塊,通風不良雨水季節(jié)多發(fā)根腐病。做好排水工作,選擇優(yōu)質種子,種子消毒,然后是土壤消毒,最后是發(fā)病后的作物根灌藥。
一、引起小麥根腐病的主要原因
小麥多年連作,土壤有機質小,受不利天氣影響,或者種植作物的地方土壤過高,兩側開溝施肥或除草時,根系損傷或雨水、灌溉時,水量過大,排水不及時,光線不足,低溫高濕,土壤粘性過大,土壤結塊,通風不良雨水季節(jié)多發(fā)根腐病。
二、小麥根腐病的特點
小麥根腐病是真菌半知菌亞門腐病孢菌,英語名Fusariumsolani(Mart.)App.etWollenw,引起根腐病的原因。光照不足、土壤粘性大/水量大、不通風、根部損傷等是病原菌侵入的主要原因。病菌感染根部,首先在芽鞘、幼葉、根冠、根頸和地下莖上形成褐色至黑色病斑,逐漸擴大腐爛,形成死苗和死株。發(fā)病后,根部由淺棕色逐漸變成深棕色。病菌留在土壤中過冬,第二年從上述原因進入作物,通過灌溉或下雨傳播。
三、如何預防小麥根腐病
1、農業(yè)防治方法:
(1)大量積水和排水不及時引起這種疾病,需要選擇比較平坦的土壤栽培。
(2)種植區(qū)土壤不平整無所謂,但要做好排水工作,排出積水,尤其是雨季。
(3)土壤粘度過高容易引起土壤結塊,根部不發(fā)達。和人穿得太緊的衣服,身體不舒服的道理相似。
(4)眾所周知,使用未腐爛的肥料容易引起病害的發(fā)生率,前面介紹的立枯病也有其原因。施用腐爛的有機肥料、鉀肥和磷肥,使植物“強壯”增強抗病能力。
(5)苗床的選擇,育苗的作物最好選擇與去年不同的作物床,也就是說最好割栽培。
(6)選擇優(yōu)質種子也是個好選擇。優(yōu)質種子也能很大程度上抵抗病害的發(fā)生。
2、農藥防治與霉菌靈、甲霜霉菌靈密切相關:與其他病害一樣,農藥防治根腐病首先是種子消毒,然后是土壤消毒,最后是發(fā)病后的作物根灌藥選擇。
(1)種植前種子消毒。也是最常見的第一步減輕病害的方法。種子消毒藥劑量:種子與土壤藥劑相比,面積小。因此,種子混合種子可以使用倍液較低的藥物。600-800倍液的霉菌靈或800-1000倍液的甲霜霉菌靈。
(2)栽培前土壤消毒。第二步如何減輕病害。土壤消毒比種子消毒藥用的倍液要高。1200-1500倍液的霉菌靈或1500-2000倍液的甲霜霉菌靈。
(3)發(fā)病后灌根。第三步如何減輕病害。灌根與土壤消毒相似,施藥面積大,使用量相同。1200-1500倍液的霉菌靈或1500-2000倍液的甲霜霉菌靈。
小麥氮肥后移施用方法,氮肥追施時間可推遲至拔節(jié)期 ♂
小麥氮肥后移施用方法,氮肥追施時間可推遲至拔節(jié)期施肥比例:一般將底肥中的氮肥比例降低至50%,而追肥中的氮肥比例提高至50%。如果是土壤肥力高的地塊,可將底肥中的氮肥比例降低至30-50%,而追肥中的氮肥比例提高至50-70%。
施肥時間:一般將春季追肥時間推遲至拔節(jié)期,如果是土壤肥力高的地塊且種植小麥品種的分蘗成穗率高,可推遲至拔節(jié)期至旗葉露尖時。
一、小麥氮肥后移施用方法
1、施用方式
氮肥后移技術將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減少至50%,追肥比例增加至50%,土壤肥力高的麥田底肥比例為30%~50%,追肥比例為50%~70%;同時將春季追肥時間后移,一般后移至拔節(jié)期,土壤肥力高的地片采用分蘗成穗率高的品種可移至拔節(jié)期至旗葉露尖時。
2、增產原理
(1)氮肥后移延衰高產栽培技術是適用于強筋小麥和中筋小麥高產優(yōu)質相結合的栽培技術。
(2)在冬小麥高產優(yōu)質栽培中,氮肥的運籌一般分為兩次,第一次為小麥播種前隨耕地將一部分氮肥耕翻于地下,稱為底肥;第二次為結合春季澆水進行的春季追肥,我們習慣的傳統(tǒng)施肥方式為底肥通常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時間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還有的在越冬前澆越冬水時增加一次追肥。
(3)冬小麥的生育期通常為230—270天,小麥從播種、出苗到返青、起身期這段時間大約占小麥整個生育期的2/3,而這段時期小麥總的生長量不足小麥生育期內總生長量的1/10,大量氮肥重施在小麥生育前期,造成麥田群體過大,無效分蘗增多,致使小麥到生育中期就田間郁蔽,麥田透光性較差,下部葉片不可有效利用太陽光能,造成早衰,大大增加了小麥后期倒伏的危險性,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
(4)再者,因為小麥生育前期,根系不發(fā)達,次生根數(shù)量少,非常難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氮肥,氮素又難以被土壤固定,會隨著降水滲入土壤深處,很難再被作物吸收利用,白白的浪費掉;不但如此,多余的氮肥還能污染地下水,而對人體造成危害。
(5)而氮肥后移技術是將施用氮肥的時期和施用量重點放在了小麥生育中后期,因為此時小麥根系發(fā)達,生長速度快,需肥量大,因此對氮肥吸收利用率高,并且可以有效的控制無效分蘗過多增生,塑造旗葉和倒二葉堅挺的株型,使單位土地面積容納較多穗數(shù)。
(6)稻株挺立開花后,光合產物積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可以促進根系下扎,增加土壤深層根系數(shù)量和后期根系活力,有助于延緩衰老,延長光合產物向籽粒轉移的時間,增加粒重,提高品質,增加產量。
3、適用范圍
(1)氮肥后移技術是小麥一整套高產栽培技術中的一項,在農業(yè)生產中,想靠一個單項技術來提高產量的是非常難做到的,每一項高產栽培技術都是一整套技術,氮肥后移技術也不例外。
(2)首先,它必須在肥力較高的麥田中才可以發(fā)揮其作用(畝產350公斤以上),對小麥品種也有一定要求,比較適用于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的品種,而對于晚茬弱苗,群體不足的麥田不宜采用。
(3)在滿足以上條件的同時,還應采用一整套與氮肥后移技術相適應的高產栽培技術來有效發(fā)揮氮肥后移技術的增產作用。采用氮肥后移技術時還要根據(jù)當?shù)貧鉁?,天氣情況,還有苗情、墑情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考慮,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靈活掌握,才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二、小麥追肥時期在什么時候
1、冬小麥
(1)追肥通常以氮肥為主,追肥時間多在來年春天的返青至拔節(jié)期。
(2)小麥返青后,便進入以根、葉、蘗為生長中心的時期,當年冬小麥的產量水平對此時期氮營養(yǎng)供應的反應很敏感,這也叫氮營養(yǎng)臨界期。
2、春小麥
(1)種肥
①因為肥料集中在種子附近,小麥發(fā)芽長根后即可利用,其具體方式是在播種前進行土地平整做成畦以后,按預定行距開溝,再于溝內撒肥、播種、覆土、鎮(zhèn)壓。
②如果地干時,可先播種、踏實,然后再撒、覆土、鎮(zhèn)壓。通常每公頃施碳酸氫銨150千克,過磷酸鈣225-375千克,與優(yōu)質農家肥1500千克混合施用,或者是二元氮磷復合肥150-300千克。
③近年來,春小麥產區(qū)用一次施肥法,全部肥料用作基肥和種肥。一般在施足農家肥的基礎上,每公頃施氨水600-750千克或碳酸氫銨600千克左右,施過磷酸鈣750千克。
④播種時,結合施少許種肥,每公頃施磷酸二銨75-120千克,以后不施追肥。這一方式適合于旱地。
(2)追肥
①春小麥是屬于“胎里富”的作物,發(fā)育較早,多數(shù)品種在3葉期就開始生長錐的伸長并進行穗軸分化。4葉期開始幼穗分化,要求較多的養(yǎng)分。
②因此,首次追肥應在3葉期或3葉1心時進行。這次肥稱為分蘗肥,要重施,大約占追肥量的2/3.每公頃施尿素225-300千克,主要是提高分蘗成穗率,促壯苗早發(fā),為穗大粒多奠定基礎。
③拔節(jié)期進行的第二次追肥,稱為拔節(jié)肥,通常輕施,大約占追施量的1/3,每公頃施尿素105-150千克。
④在未追施過分蘗肥的地塊,應早施、重施拔節(jié)肥。孕穗期酌量施?;ㄔ隽7?。絕大部分施了拔節(jié)肥后,就不再施肥了,主要進行葉面施肥,與冬小麥相同。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news/113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