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服務”激活“最先一公里”
“冷服務”激活“最先一公里”
近兩年,像尹蘭鳳這樣的農業(yè)經營主體不在少數。自2020年,農業(yè)農村部啟動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以來,共支持全國各地建設約5.2萬個設施,新增庫容1200萬噸以上,覆蓋約1800個縣(區(qū)、市)、7000個鄉(xiāng)鎮(zhèn)、2.2萬個村。農產品產地“最先一公里”冷鏈物流短板問題得到有力解決。
冷鏈關鍵一環(huán)——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十四五”冷鏈物流發(fā)展規(guī)劃》指出,近年來,我國水果、蔬菜等產品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推動冷鏈物流較快發(fā)展,但仍面臨不少突出瓶頸和痛點難點卡點問題,難以有效滿足市場需求。我國跨季節(jié)、跨區(qū)域調節(jié)農產品供需的能力不足,農產品產后損失和食品流通浪費較多,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從行業(yè)鏈條看,產地預冷、冷藏和配套分揀加工等設施建設滯后,正是現階段癥結所在。
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的提出,正是為了破解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這個難題。作為貫通“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橋梁,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在服務產業(yè)、銜接產銷、滿足消費、帶動增收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夯實現代農業(yè)產業(yè)鏈供應鏈基礎,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xiāng)村產業(yè)振興提供了基礎支撐。
產品更鮮,價格更優(yōu),產業(yè)更強
粗略估計,應用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產地應季蔬菜水果的存儲期限能延長幾個月至半年不等,部分中藥材、菌類等可常年存儲。同時,產地冷藏保鮮設施能有效避免自然腐爛、定期倒垛、抽檢查驗過程產生的物理損耗,節(jié)約經營主體的人工成本。
保鮮增效益。產地冷藏保鮮設施能顯著提高農產品商品化處理能力,推動錯峰、反季上市銷售,實現優(yōu)質溢價、增值增效。江西省貴溪市滿易休閑農莊種植有400余畝雷竹,2021年在產地冷藏保鮮項目支持下,建成冷庫100余立方米。2022年春節(jié)后雷竹筍價格暴跌,農莊將3萬斤雷竹筍放進剛建好冷庫。正月初十后雷竹迎來價格回升,僅此一舉就讓農莊增收7萬元。
湖北省鐘祥市聚瑞中藥材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建設的冷庫內,整齊碼放的中藥材
保鮮強產業(yè)。產業(yè)越發(fā)展,就越需要冷鏈。湖南省桃江縣竹林面積達115萬畝,居全國第三,湖南第一。然而,漫山遍野的竹筍,過去卻沒有給桃江人帶來多少“真金白銀”。筍子生長快、易老化,放24小時就會有60%的筍體木質化,不能食用。不耐儲存難保鮮,成為桃江竹筍難以商品化、產業(yè)化的瓶頸。轉機就在2020年,隨著桃江縣大力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全縣建成冷庫57座,凈庫容約2萬立方米,可儲存鮮活農產品40000噸,形成了覆蓋全縣鄉(xiāng)鎮(zhèn)的冷藏保鮮設施網絡。隨著冷藏保鮮“瓶頸”的逐步突破,桃江縣竹筍產業(yè)也跟春筍“同步”進入了春天,現已有竹筍企業(yè)300余家,2021年總產值達到150億元,從業(yè)人員達到20萬人,兩年來累計幫助筍農增收2.17億元。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有力地助推了“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保鮮促聯結。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不僅提高了農戶的收益,更打開了一扇農戶與企業(yè)合作、農產品走向市場的大門。產地冷庫為發(fā)展精深加工、電子商務打下了基礎,農戶可以依此對接批發(fā)市場、加工企業(yè)和電商平臺等,形成線上線下高效對接的流通渠道。2021年,在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支持下,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qū)順泰果品專業(yè)合作聯合社在張格莊大櫻桃市場內建成6000 立方米果品氣調貯藏庫,在大櫻桃銷售季來臨之前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果農、客商可以直接在市場內實現農產品檢測、預冷、分選、加工、冷藏、配貨、收儲、包裝、信息等一體化服務。依托產地冷藏保鮮設施項目,聯合社與京東物流達成合作簽約,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搭建煙臺大櫻桃項目華北產地倉,合作落地煙臺大櫻桃生鮮預處理中心。與盒馬鮮生、百果園、考拉精選等知名電商進行深度合作,開通全國200個城市的供應鏈條,打造最短生鮮供應鏈。聯合社與廣大農戶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帶領農戶參與市場競爭,增強了農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2021年直接帶動農戶3000余戶,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讓農民充分分享發(fā)展成果。
茶陵縣君蘭大蒜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腌蒜產品
保鮮帶農戶。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的建設極大提升了產地儲藏和商品化處理水平,有效提升了龍頭帶動能力,成為帶動農戶增收的新平臺、新渠道。山東省寧津縣國棟農作物種植專業(yè)合作社以種植有機果蔬為主,于2021年投資建設機械冷藏庫1000立方米,新增庫容450噸。通過項目實施,合作社以冷庫為核心基點形成了大型的農貿市場交流中心,形成“農戶+市場+冷庫+運輸”的運營模式,建立合同和信譽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周邊新增特色種植面積3000余畝,帶動周邊農戶200戶,輻射帶動農戶2500戶,戶均增收2000元,實現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按照目前發(fā)展趨勢,預計未來兩年內合作社可實現收入925萬元,收益率達到23.5%,投資利潤率達到15.6%,并帶動農戶每畝每年增加收入約6000元,農民收入提高20%以上。
保鮮引資本。農業(yè)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發(fā)布的《關于做好2022年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在產地重要流通節(jié)點,建設改造產地冷鏈集配中心,強化產地預冷、分揀分級、初加工、集散配送、產地直銷等功能,打造支撐農產品上行的產地綜合服務平臺。湖南佳家歡農副產品物流園有限公司是一家服務湘贛邊區(qū)域農副產品銷售配送的冷鏈企業(yè),擬投資1.8億元在湖南省茶陵縣下東橋邊村建設占地32畝的冷鏈物流園項目。該項目于2021年6月開始施工建設,2022年4月建成2萬立方米的低溫庫投入使用。為什么選擇這個節(jié)點,投入資金建設冷鏈物流園區(qū)?佳家歡董事長張建中表示,隨著茶陵縣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的建設,當地田間地頭的高溫庫已形成一定規(guī)模,為冷鏈物流產業(yè)進一步發(fā)展打下了基礎。這些高溫庫與公司投資建設的冷鏈物流園互為補充和調劑,實現物流集散中心與田頭冷庫的無縫對接,提高了冷庫的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公司看好當地冷鏈物流業(yè)發(fā)展的前景,便下定決心投資建設冷鏈物流園項目。項目投入使用兩個多月,便轉移消化田間高溫庫農副產品近2000噸。張建中表示,公司與長沙、廣州等地農貿市場有穩(wěn)定業(yè)務往來,不愁銷路。一條冷鏈,把農戶、企業(yè)、市場串聯了起來,產業(yè)發(fā)展之路也必將更加通暢。
以冷鏈貫通產地冷鏈物流體系
《“十四五”冷鏈物流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銜接產地銷地、覆蓋城市鄉(xiāng)村、聯通國內國際的冷鏈物流網絡,調節(jié)農產品跨季節(jié)供需、支撐冷鏈產品跨區(qū)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顯著提高,果蔬產地低溫處理率達到30%,農產品產后損失和食品流通浪費顯著減少。經過兩年實施推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短板得以加快補齊,產業(yè)鏈供應鏈基礎不斷夯實,成為供應鏈的“穩(wěn)定器”“蓄水池”。
而從各地的實踐經驗來看,要真正發(fā)揮好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的作用,不僅要“建設”冷鏈,更要“貫通”冷鏈,以冷鏈為線索,構建產地冷鏈物流體系。《關于做好2022年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中,首條重點任務就指出,要加強產地冷藏保鮮設施與冷鏈集配中心、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的有效銜接,整體構建功能銜接、上下貫通、集約高效的產地冷鏈物流體系。
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提出的目標是,在多部門協(xié)同配合下,壯大一批產地冷鏈物流運營服務主體,打造一批低溫處理、集中倉儲、冷鏈配送、運營管護、技術保障等社會化服務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創(chuàng)新農產品冷鏈流通運營機制,構建產地冷鏈物流服務體系。
據悉,到2025年,除了100個左右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外,我國還會布局建設600個縣域產地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200個城市銷地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肉類、果蔬、水產品產地低溫處理率將分別達到85%、30%和85%。
?
隨著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的深入實施,我們的農產品必將更鮮更好,農民與農業(yè)必將得到更多實惠
來源:《農產品市場》 記者:崔明理 編輯:安思橦
監(jiān)審:姜玉桂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news/12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