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性耕作技術要點
保護性耕作技術要點
保護性耕作技術是我國對農田處理所進行的一種具有保護措施的耕作技術,它對減少土壤的風蝕、水蝕等,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從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優(yōu)點以及技術內容入手,使廣大農戶對保護性耕作技術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隨著傳統耕作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利用農藥控制雜草生長,耕地深翻雖對作物的生長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從現實分析來看,它對作物生長雖然創(chuàng)造了松軟環(huán)境,但同時也對地表造成破壞,對土壤中的生物存活造成一定影響,這種人與自然的矛盾將逐漸凸顯,而保護性耕作技術通過免耕、少耕的方式,減少對農田的破壞并施加一些配套措施,可以保護土壤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農田的土壤侵蝕,這是傳統性耕作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要強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更好地保護我們生活的家園。
一、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優(yōu)點
從土壤耕作來看,對同一道工序或作業(yè)面積來說,使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可以縮減勞動量,節(jié)省工作時間,每小時機車所用燃油也相對減少,可以節(jié)省燃料,因減少機車的磨損量其每年的機車維修費用也在降低。
對于連續(xù)免耕土壤其微粒監(jiān)測,其土壤微粒成為團粒結構,更適合農作物的根系生長。耕作越多的土壤其釋放到空氣中的碳越多,對作物構建有機質的碳來說在減少,免耕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
免耕作業(yè)可以鎖住土壤中的水分,因作物殘茬的遮陰,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fā),也可以減少因土壤翻耕而造成的風蝕、水蝕等;因免耕作用,可有效保存土壤中的肥料和殺蟲劑,減少地表水的流失,保證地下水的質量。免耕或少耕也為野生動植物的生長提供了掩蔽的環(huán)境和食物,增加了野生動植物的數量,原始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人為保護,可以有效提高空氣質量,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
二、保護性耕作技術要點
1、 免耕或少耕。對傳統的鏵式犁翻耕土壤技術進行改革,不進行任何耕作或進行深松和表土耕作。這種方式對土壤結構和地面被
破壞性小,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的含水量。
2、 秸稈覆蓋技術。將作物的秸稈覆蓋在地表上,根茬還能固定土壤,減少風蝕和水蝕的侵害。
3、 采用免耕播種。即直接在未作過的土壤上開溝、播種、施肥、藥和覆土鎮(zhèn)壓等一系列的耕種作業(yè),盡量簡作程序,減少機車進
地的次數,降低成本,也使土壤免于受到破壞。
4、 改變雜草清除方式,以往是通過深翻中耕除草,現改為噴灑除草劑或機械表土作業(yè)的形式來控制雜草。
三、保護性耕作技術目前比較常見的有四項
1秸稈覆蓋技術。將秸稈粉碎、旋埋和進行地表平整等作業(yè),使收獲后的秸稈和殘茬留在地表做覆蓋物,可減少水土流失和抵制風沙。技術路徑如下:
秸稈粉碎還田覆蓋。秸稈主要包括玉米、小麥秸稈,還田方式可用聯合收割機自帶粉碎裝置或秸稈粉碎機作業(yè)兩種。對地表不平或雜草較多地段可進行淺松作業(yè),用粉碎機或旋耕機淺旋作業(yè)。還田機具作業(yè)要求應以免耕作業(yè)要求為標準。
整稈還田覆蓋。對玉米小麥整稈來說,玉米整稈還田適合冬季風大地區(qū),在播種季節(jié)由播種機直接撞倒或人工踩倒。而小麥整稈還田只適合機械化水平低的地區(qū),麥稈運出地進行脫粒,土地深松后再將秸稈覆蓋上面。
留茬覆蓋。主要適合風蝕嚴重和秸稈綜合利用地區(qū)。主要有兩種保護性耕作方式,即:機械收獲時留高茬與免耕播種作業(yè)相結合或收獲時留高茬與粉碎淺旋播種復式作業(yè)相結合。玉米應20厘米以上,小麥應15厘米為高茬。
2、免耕、少耕施肥播種技術。用免耕播種機一次完成施肥播種過程,而少耕則需經過耙地、淺松等地表作業(yè)。
玉米免耕播種作業(yè)。播種量畝播1.5至2千克;半精密播種單雙籽率≥90%。播種嘗試一般控制在4厘米左右,對沙土地或干旱地的播種需增加2厘米的深度。施肥需種肥分施,一般施肥深度9厘米。
小麥免耕播種作業(yè)。播種量畝播19千克左右,深度一般在3厘米左右,均勻撒籽,嚴密覆蓋。
選擇優(yōu)良品種。不管玉米還是小麥都要對種子進行精選,種子凈度要高于98%以上,純度高于97%。種子在播種前要進行藥劑拌種或浸種處理。
3、 雜草和病蟲害防治技術
從保護性耕作技術來看,為防治病蟲草害的發(fā)生,大多采用化學藥劑進行病蟲草害防治,或者采用機械除草的形式進行防治,機械除草必須將淺松和耙地結合來作業(yè)。
藥劑防治病蟲草害要求。必須采用先進科學的施藥機具和安全合理的辦法對病蟲草害進行防治,必須做到高效、低毒、低殘留物。
化學除草劑的使用要求。除草劑使用一般在播種前或播后出苗前進行,播前施用通常與土混合后使用,播后出苗前施用則和播種作業(yè)結合進行。苗期雜草可人工拔草。
施藥技術要求。藥劑攪拌要均勻,漏噴或重噴率≤5%,施藥時要注意風向,經常檢查藥具,防止噴頭管道堵漏。機具可用小型噴霧器。
4、深松技術
根據作物的不同以及土壤條件的差異而采取的深松作業(yè)。其特點是作業(yè)后耕層土壤不發(fā)生變化,可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fā)。深松方式主要有局部深松和全方位深松兩種方式。適耕土壤的含水量在15%至22%之間,一般在播前進行,深松深度達23至30厘米,一般3年左右深松一次。對于局部深松來說,一般采用單柱式深松機,而全面深松則選用倒V型全方位深松機,深松機要具有較強的防堵能力。
總之,我們在開荒種地的同時,雖然發(fā)展了農業(yè)生產,但也造成了水土流失、沙塵暴等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現象,尤其是近幾年霧霾天氣的出現,更為人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在創(chuàng)造更多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生態(tài)效益的重要性。通過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保留了土壤自我保護和營造機能,是實現機械化耕作與自然協調發(fā)展的有力舉措。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news/12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