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縣東賈村依靠合作社從落后村變?yōu)槭痉洞?/h1>
山西長治縣東賈村依靠合作社從落后村變?yōu)槭痉洞?
資料圖
東賈村,是一個有500多戶、2200余人的純農業(yè)村,地下無資源,地上無工廠。過去曾是個村容臟亂、經濟落后的村莊。短短幾年,這里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村民人均收入由不到4000元增至1.5萬元,村容村貌大為改觀,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東賈村從落后村變?yōu)槭痉洞?,“差等生”變“?yōu)等生”。變化從何而來?
改變單打獨斗,產業(yè)覆蓋全村,戶戶有大棚
“以前以種玉米為主,一畝地一年也就幾百元收入?!贝迕駨埫艋貞浾f,“幾年前村里成立合作社,我租種蔬菜大棚,一年下來就掙了3萬多元?!?/span>
租合作社大棚,還得從2008年說起。當時的東賈村,村級組織軟弱渙散,村民收入低。歲末村級換屆,村民一致選本村出去的“成功人士”陳雪亮回來當村主任,想讓他帶動大家致富。
“鄉(xiāng)親們期望高,我壓力也非常大?!标愌┝琳f,村里沒啥資源,就有點地,干啥才能掙錢?
陳雪亮看到東賈村的區(qū)位優(yōu)勢:交通便利,臨近農產品物流園,可直面全國市場;土地品質好,適合種蔬菜,發(fā)展規(guī)模產業(yè)?!皠偺岢鲞@個想法,很多人不支持,缺資金、怕市場風險?!?/span>
自己帶頭干,示范給他們看。單打獨斗,沒規(guī)模不行。陳雪亮注冊成立紅都生態(tài)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當年,合作社以一畝每年600元的“高價”流轉村里的閑散土地,建起10座反季節(jié)蔬菜大棚,再以每年7000元的承包費租給村里人種菜。
一年下來,承包人嘗到甜頭,收益翻了番,示范效應明顯。村民們積極參與,合作社迅速壯大。
目前,紅都農民合作社流轉土地1500畝,建造冬暖式蔬菜大棚500座,東賈村400多戶農民成為社員,基本實現(xiàn)戶戶有大棚,還吸引了周邊村莊200多戶農民參與進來。
“生產在戶,服務在社”,統(tǒng)分結合解難題
“精耕細作是農民的長項,技術、經營卻是農民的短板。合作社應該發(fā)揮農民的長處,補農民的短板?!标愌┝琳f。
基于此,紅都專業(yè)合作社采取了統(tǒng)分結合的運行機制:由農戶承包管理大棚,作為生產主體;合作社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供種苗、統(tǒng)一采購生產資料、統(tǒng)一技術管理、統(tǒng)一銷售,實現(xiàn)多贏。
“種了多少年地,應該不會有啥差頭。”村民崔來英說,“可市場把握不好,今年貴了,明年賤了,有合作社牽頭,農民才種著放心。”
為推廣新技術,在合作社的農資服務站門上貼著通知:參加培訓的種植戶可享受半價優(yōu)惠。
同時,合作社面向市場建立營銷網絡,組建銷售隊伍。通過“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等途徑,開拓蔬菜市場?!案鶕?jù)各類蔬菜種子的銷售情況,可以初步判斷今年的市場情況。并把信息及時傳遞給社員,供他們參考。”這是陳雪亮預判市場的小絕活。
合作社還為農戶提供優(yōu)質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推行標準化種植生產,提供技術服務;開展產銷對接,減少流通環(huán)節(jié),降低生產、流通成本。這些統(tǒng)一的農業(yè)增值服務,降低了農戶市場風險,實現(xiàn)合作社成員收益的穩(wěn)定提升。
用農民的話說,就是“生產在戶,服務在社”,生產主體是農戶,產前、產中、產后等服務由合作社提供,形成農民與合作社緊密結合的利益共同體。
談及這幾年東賈村的變化,村民們都說:“富了、凈了、靜了?!比缃竦臇|賈村,村里道路、環(huán)境有了大變化,這些都離不開合作社的帶動。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news/168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