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臺的,城市中小學校將安排農業(yè)生產勞動,大家覺得怎么樣?
剛出臺的,城市中小學校將安排農業(yè)生產勞動,大家覺得怎么樣?
謝謝悟空的邀請!關于城市中小學生安排農業(yè)勞動的通知,夲人也注意到了,個人舉雙手贊成。城鎮(zhèn)化讓人們遠離農業(yè),遠離勞動,遠離農耕文化,遠離了"粒粒皆辛苦"的情懷,遠離對"衣食父母"的尊重。80、90、00后不愿也不會種地,導致種地的農民嚴重老齡化。造成農業(yè)的發(fā)展停滯不前。
城市中小學生安排參加農業(yè)生產勞動是及時的,必要的。它的好處會從以下幾個方面表現(xiàn)出來。
一、增強下一代人的"勞動光榮"的意識。
近幾年來,人們對勞動最光榮的意識淡漠,而且認為勞動是讓人瞧不起的事;勞動是沒有出息的事;勞動是最低層人干的事。所以人們不把"勞動光榮"掛在嘴上了,而是遠遠脫離勞動。為了改變這個現(xiàn)狀,讓中小學生參加農業(yè)生產勞動是必要之舉,是高瞻遠囑的戰(zhàn)略之舉。是樹立"勞動光榮"的有效辦法。
二、樹立"粒粒皆辛苦"意識,減少浪費。
80、90、00后脫離農業(yè)勞動已成定型,他們對節(jié)約糧食問題非常淡然。這些人浪費現(xiàn)象觸目驚心。這種現(xiàn)象不能再任由發(fā)展。制止這種狀況,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后來人親臨勞動實踐中去,體驗糧食生產真正來之不易的過程,感受"粒粒皆辛苦"的內在意義。
三、讓中國的"農耕文化"不斷地傳承下去。
城市人不了解中國農業(yè),農村人進了城也失去了"農耕文化"的學習。中國的"農耕文化"有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燦爛的輝煌,今后的時期,我們不能把它丟了,必須傳承下去。中國自古到今都是農業(yè)大國,中國的農業(yè)到什么時候都要存在,現(xiàn)在和今后都要有更多有知識的人投入到農業(yè)中去。所以讓學生了解農業(yè),加入農業(yè)生產勞動,也是鼓勵今后的年輕人有志于農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需要。讓我們的后代永遠記住中華民族在與大自然抗爭中尋求生存的智慧、勇敢和勤勞,從而提高他們對農業(yè)的興趣和愛惜,在學得知識后能有更多人為農業(yè)發(fā)展做更大貢獻。
四、喚醒人們尊重農民,尊重勞動果實。
現(xiàn)在社會上瞧不起農民的人很多,特別是城市人。當然許多農民也自己瞧不起自己。農民是糧食生產的直接創(chuàng)造者,是人類的衣食父母。人類離不開糧食,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我們必須尊重農民,尊重勞動,愛惜糧食。對社會上認識領域淡化農民的作用,淡化糧食的重要性必須制止改變。要做到這些,就從現(xiàn)在做起,從孩子做起。讓下一代人時時牢記糧食的來之不易,是農民的勞動成果養(yǎng)育著萬萬生命,永遠敬畏糧食,敬畏勞動,敬畏農民!
綜上所述,城市中小學安排農業(yè)生產勞動是必要的及時的,也是必須的。這項舉措的出臺,不僅社會要支持,做為學生的家長更要積極配合,大力支持和鼓勵孩子積極主動參加這項活動,以實現(xiàn)國家對這項活動的真正目的和戰(zhàn)略意義!以上是個人淺薄的識,希望能拋磚引玉,喚來更深入的回答,謝謝大家閱讀點評!
七十年代每學期都有城市中學生到農村“支農”,就是參加農業(yè)生產勞動,與農村中小學開展文體聯(lián)誼活動,讓城市中學生知道農民的辛苦。雖然學生干不了多少農活,但讓中、小學生體驗一下農業(yè)生產勞動,還是很有必要的。我親眼見到安慶市第十五中學,多次到我們農村來參加“義務勞動”,他們自帶生活用品,如臉盆、毛巾、香皂、洗換衣服、棉被,住在糧食倉庫里,睡地鋪。剛開始覺得新鮮,決心“扎根農村干一輩子”,可是7天一后,很多學生手起血泡,腰酸背疼,汗流浹背,爛癱如泥了,想逃離農村了。班主任鼓勵學生堅持一下,十天以后返城返校。當?shù)剞r民也沒有安排重活給學生干,尤其是最后幾天,城里學生大多幫“五保戶”、“困難戶”挑水、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去當?shù)剞r村學校打一場籃球賽或學習交流。
一、毛主席說過:“教育必須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就是培養(yǎng)合格的勞動者、勞動力我小學時代幾乎在農業(yè)勞動實踐中度過,每學期有10天“農忙假”,由班主任帶隊,到麥收現(xiàn)場拾麥穗,秋季“農忙假”幫農民拾棉花?;畈恢兀矝]技術含量,主要讓我們體驗勞動。小學和中學有“實驗田”,學校每周有3節(jié)勞動課,我們就在學?!皩嶒炋铩狈N植棉花,老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我們播種、鋤草、施肥、整枝修剪,我們的棉花產量比生產隊棉花產量高幾倍。我青少年時代體質弱,不喜歡參加集體勞動,討厭當農民,每次參加農業(yè)勞動,總是落在同學們后面,引起同學們嘲笑,更讓我厭惡勞動了。但每次在老師督促下,我還是參加農業(yè)生產勞動了,老師可能看出我內心的不自信,采取鼓勵我的方式,在勞動結束后總是表揚我?guī)拙?,在學期末獎勵我?guī)字сU筆和橡皮擦、練習簿等文具,提高我勞動積極性和興趣。參加農業(yè)生產勞動,不光有辛苦,也有樂趣,我經常爬到拖拉機上好奇地坐在駕駛室里,看著農機手啟動拖拉機,跑到夜晚打谷場上,看燈火通明,農民大會戰(zhàn)場景,非常熱鬧。小時候勞動實踐,給我后來走向社會,參加農業(yè)勞動打下堅實基礎,在學校學會了一定勞動技能,實踐經驗,有一定作用,我們有了勞動意識。我們走向社會,就立志務農,當一輩子農民,必須自食其力,不能成為社會包袱。
二、農村有句老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參加農業(yè)生產勞動了,才能勇敢面對人生道路上坎坷現(xiàn)在的學生不知道糧食來之不易,他們都是獨生子女,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有勞動意識,危機意識,節(jié)儉意識,讓中小學生到農村體驗農業(yè)勞動,體驗農村生活很有必要。只有經歷了饑餓、艱辛、磨難才能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節(jié)儉。如其磨破嘴皮子說教,倒不如讓孩子們到農田里干上十幾天,讓孩子們直觀感受到生活的艱辛。當年“上山下鄉(xiāng)”知識青年,返城后,有的考上大學,有的當上企業(yè)家,有的成為大學教授,有的成為專家了,他們都對當年下鄉(xiāng)歲月刻骨銘心,從而“馬不揚鞭自奮蹄”,懂得了“刀刃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因此,他們把“上山下鄉(xiāng)”歲月當做一種財富,也正因為有下鄉(xiāng)經歷,他們返城后,能直面困難挑戰(zhàn),現(xiàn)在才能干出成績,成為社會精英!
三、勞動光榮,合格的接班人必須要熱愛勞動,去創(chuàng)造未來從來就沒有“救世主”,我們大多數(shù)學生也沒有“星爸爸媽媽”、“富父富母”,要想幸福一生,必須靠自己創(chuàng)造。享父母的福是不會長久的,不學會勞動創(chuàng)造,只能是坐吃山空,再說父母也沒錢讓我們揮霍浪費的。我們要傳承衣缽,接班老一輩子的重擔,必須要有勞動能力,要有實干精神,首先必須熱愛勞動,樹立自食其力、自強不息光榮價值觀,當宅男宅女可恥,當“寄生蟲”應該被全社會唾棄!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參加勞動實踐,了解社會,了解勞動程序,掌握勞動技術,到農村去,到田野上去,到農村農民家里去體驗一下,廣闊天地能鍛煉人,激發(fā)人們大有作為的。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news/16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