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番茄育苗?
如何進行番茄育苗?
番茄,也叫西紅柿,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種蔬菜??诟薪^佳,營養(yǎng)豐富。
在我國,番茄種植技術已經(jīng)非常成熟,番茄育苗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番茄后期的成長品質,所以番茄育苗階段非常重要,下面二亮子為您解答如何進行番茄育苗,供您參考。如何進行番茄育苗一、育苗場所和育苗程序
1、 育苗場所
番茄育苗主要在保護地中進行,經(jīng)常采用的保護地設施有冷床、溫床、塑料棚和溫室。溫室是一種普遍使用的育苗場所,可以創(chuàng)造、 維持適宜的溫度,管理方便,好處多,但造價高,可分為加溫溫室和日光溫室。
此外,還可用塑料大棚來育苗。現(xiàn)在為了擴大幼苗營養(yǎng)面積,經(jīng)濟利用大棚,培育壯苗,大棚也逐漸被用來移植秧苗,但內部需增加覆蓋(內覆蓋), 如設天幕、小拱棚、蓋草苫或紙被、無紡布(不織布)保溫,白天揭,夜間蓋。有條件還可鋪設地熱線進行加溫。否則,只靠大棚一層塑料薄膜很難保證育苗要求的溫度。
2、育苗設備
①播種盤:塑料盤,底部有排水孔,供播種用。
②播種箱:無播種盤可自制木箱,供播種或移植幼苗用。
③架床:在溫室中柱位置架設寬1米左右,高1米左右的架床??捎蔑?、樹條、木板條等作為床底和床幫,架在圓木支架上,主要供播種用。也可用于移苗,或者擺放帶苗的塑料缽。床上設拱架,夜間蓋塑料薄膜、紙被等保溫。架床主要是提高床土土溫。所以,此法比地床播種、移植具有很大優(yōu)越性。
④塑料缽或紙筒:用于移苗或播種。
用塑料盤、木箱播種、塑料缽或紙筒育苗有可移動性,能隨時搬動位置以調節(jié)溫度、光照等。
3、育苗程序
目前生產(chǎn)上常用的育苗程序有:
①二級育苗程序:溫室內電熱溫床(播種)→大、中棚或溫室、冷床(分苗),如茄子、青椒、番茄、甘藍等都是這種程序。
②三級育苗程序:催芽室(播種出苗)→溫室(綠化)→大、中棚或溫室、冷床(分苗),適用作物同上。
二、床土準備
床土又叫營養(yǎng)土、培養(yǎng)土,是番茄育苗的基礎物質,它不同于普通園土,要求肥、暖、細、松。達到這樣要求的關鍵是有機質含量要達到15%~20%,而一般菜田只有1%~3%。
由于有機質豐富則容重輕,容重60%,通氣性良好。床土的三相(固、液、氣)要各占三分之一。
還要求床土中全氮含量占0.5%~1%,速效鉀含量大于100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100~200毫克/千克,速效鉀>100毫克/千克,水解氮> 60毫克/千克,pH6~6.5。 現(xiàn)在一般床土的速效N不超過30mg/kg,速效P不超過20毫克/千克,缺少氮、磷是一般趨勢。
因而必須用腐熟的有機肥料與園土按比例混合配制床土即培養(yǎng)土,以改變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
有機肥與園土混合比例為播種床土的有機肥比移植床多些,播種床(6~5) : (4~5) ,移植床(3~4) : (7~6) 。
有機肥主要是馬糞、大糞。前一年夏季把馬糞堆成方堆,經(jīng)夏秋高溫發(fā)酵,充分腐熟,中間翻1~2次,上凍前搗碎,過篩存放備用。
同時,選質地較好,未種過與所育秧苗同科蔬菜的大田土過篩。有機肥和田土可分別堆放,也可按一定比例配好備用。如果馬糞發(fā)酵時沒加大糞或大田土不夠肥沃,還應摻入些速效化肥,主要是氮和磷肥。
播種前每立方米培養(yǎng)土加250~300克尿素,過磷酸鈣0.5~1千克(一般育苗床土)或1.5~2.5千克(番茄育苗的成苗培育床土),混合后使用。
在有機肥不充分的情況下,可配制速效床土。按體積用30%森林腐葉土或細爐渣、稻殼與園土混合,每立方米加尿素300~500克,過磷酸鈣2~3千克。實在來不及,可用過篩原地表土,每立方米加入過篩的發(fā)酵好了的農(nóng)家肥25~50千克,混合均勻。在草炭來源方便的地方可用發(fā)好的草炭代替馬糞,也可以用優(yōu)質堆肥代替馬糞。
三、浸種、催芽及播種
浸種與催芽是人工控制下的一項措施,目的是使種子盡快地、一致地、整齊地出苗。
1、浸種
浸種的目的在于使種子在短期內吸水膨脹,吸足發(fā)芽所需的大部分水分,促進迅速發(fā)芽。
關鍵是浸種時間,番茄種子的浸種時間一般為3~ 4小時就夠了。一般來說水溫高、時間短,水溫低、時間長,但春季育苗時一般用溫水浸種(20~30°C), 或用55°C熱水浸種10~15分鐘后再用溫水浸種。浸種所用容器應清潔無油,保持干凈。
2、催芽
催芽是將吸水膨脹的番茄種子置于適溫適濕及一定通氣條件下促使其迅速地、整齊一致地發(fā)芽,目的在于縮短播種至出土的時間,提高出苗整齊度。
催芽必須在浸種基礎上進行,但浸種后不一定都需要催芽。
催芽的方法有多種,可利用炕頭、溫床、暖氣片、恒溫箱或催芽室等場所催芽。種子可裝在布袋內,也可用瓦盆催芽。如能將種子與等量的去泥凈沙混合后裝入容器內催芽,效果更好。不論采用哪種催芽方法,均應保證適宜而均勻的溫濕度條件,溫度控制在25~28℃之間。催芽開始時溫度可稍偏低,開始出芽后適當提高溫度,大部分(70%~80%)種子出芽后再稍降溫。
可以恒溫催芽,但以變溫催芽效果更好。催芽過程中應保持種子濕潤及一定的通氣條件。正常情況下,番茄2~3天即可順利出芽。番茄以芽長與種子等長時為播種適宜時期。
3、播種
番茄一般采用撒播方式播種。播種程序是鋪床土或裝播種盤、耙平、鎮(zhèn)壓、澆透底水,水滲下后撒薄層床土、撒播種子,蓋土。地床鋪床土7~10厘米深,播種盤裝至接近盤口鎮(zhèn)壓后留1.5厘米深待蓋土。
播后蓋土覆膜,封閉溫室苗床,電熱溫床蓋塑料小拱棚通電,育苗盤蓋地膜放在催芽室里通電。內覆蓋主要是保溫保濕。
播種量,每平方米苗床播番茄25~30克。
四、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是培育壯苗過程中技術性較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較長的秧苗生長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生育特點不同,對育苗條件就有不同的要求。外界氣候常有雨、雪、風、冰凍、寒流、陰、晴的劇烈變化,必須以培育壯苗為目標,看天、看苗,采取適當?shù)募夹g措施精心管理。
1、出苗期管理
保證按時整齊一致出苗,防止幼苗受到高溫或低溫的傷害,控制胚軸徒長,促進子葉展開、肥大是出苗期管理的主要任務。
出苗期間,催芽室氣溫控制在25~28°C (恒溫)或27C/22°C (變溫),電熱溫床土溫控制在24~25°C。如電熱溫床達不到以上溫度,可加蓋塑料薄膜以提高溫度。
凡在播種床、盤、箱上蓋地膜者,在芽苗大量頂土期就要撤膜,防止烤傷芽苗。如土表干燥可稍加噴水,待出齊后應及時降低2~3°C,防止徒長。
如土面有裂縫,可撒一層培養(yǎng)土,還可起到保濕作用。催芽室內苗盤中出苗70%左右時,應及時將苗盤取出見光綠化,但溫度不應有急驟的變化。蓋小拱棚者(電熱溫床、 普通地床、架床等)白天中午前后要適當通風,防止烤傷芽苗。
2、小苗期管理(前期管理、出苗至移植前管理)
前期管理即分苗前的早期管理,這個時期的特點是:
苗子很小,從異養(yǎng)向自養(yǎng)的過渡期間內,種子本身的養(yǎng)分消耗剩下很少了,制造的養(yǎng)分也多。這時苗子愛拔高、徒長,溫度稍高就竄起來,如竄起來以后就不好管理了,所以要特別注意控制徒長。 外界溫度對秧苗的影響巨大。夏季高溫特別是夜溫過高易徒長。冬季低溫易受寒害,如果播種時澆的底水大,放風量又不大,易感染病害,主要地立枯病、猝倒病。
所以,這段時間在管理上應注意:
①在真葉未出來之前,按番茄對溫度的要求偏低掌握,尤其是夜間溫度(徒長多在夜間發(fā)生)控制好(偏低),用較低的夜溫控制徒長。白天保持23~25°C,夜間10~12°C為宜。
②注意寒害,管理上主要還是注意夜間保溫,有必要最好能加溫。寒害往往是地溫過低,根受害。育苗前最好測床溫,如低的話,則鋪馬糞或鋪電熱線。白天溫室很少放風,當溫度過 高時可以短時間遮光陰,但室內小拱棚白天要撤去棚膜。
③針對立枯、猝倒病的防治,應控制好溫度、濕度,一般情況下不要輕易給水,如真正缺水(中午幼苗輕度萎蔫)時,選晴天上午噴水,水量不能大,以濕透床土、下面不滴水為宜,噴水后片土保水。
3、分苗(移植)及緩苗期管理
分苗的積極意義在于擴大營養(yǎng)面積(株行距)。 移植時主根受到損傷,有刺激側根發(fā)生及促使根系集中的作用,但移植一次要影響番茄幼苗正常生長3~5天甚至一周左右。特別像番茄這樣連續(xù)發(fā)生花芽的蔬菜,一旦開始花芽分化后再移植,必然影響花芽正常分化及發(fā)育進程。
從這個角度看,移植有得有失。是否需要分苗、何時分苗、分苗幾次均應依據(jù)育苗的具體情況及要求合理確定。
(1)移植的次數(shù)
番茄移植易發(fā)根成活。生產(chǎn)中移植1~2次。移植反應與苗齡及小苗健壯程度也有密切關系,苗齡小、生長健壯的秧苗較耐移植。反之,移植后緩苗期延長,甚至難以緩苗。
(2)移植時期
番茄應在2片真葉前移植完。移植時間的確定,應當以幼苗的營養(yǎng)面積不明顯阻礙其生長和花芽分化為原則。提倡早些時間分苗,減少損傷和對幼苗生育的抑制作用,且必須保證番茄的移植不能晚于花芽分化。
(3)移植的營養(yǎng)面積
分苗一次的營養(yǎng)面積要大些,多次分苗則營養(yǎng)面積可逐次擴大,適宜的營養(yǎng)面積以保證地下部有足夠供根系擴展和吸收營養(yǎng)、水分、氧氣的土壤體積和地上部秧體不相互遮光為原則,創(chuàng)造適宜的地下部和地上部營養(yǎng)條件。
一般一次分苗的露地定植的番茄秧苗營養(yǎng)面積為6~8厘米,保護地定植的番茄秧苗,如果一次分苗,以8~10厘米比較合適。用盆缽分苗其上口直徑應符合上述標準。如果兩次分苗育成苗,第一次分苗的營養(yǎng)面積2~3厘米,第二次分苗的營養(yǎng)面積與一次分苗育成苗的營養(yǎng)面積相同。
(4)移植方法
有地床開溝移栽法、盆缽移栽法、營養(yǎng)土塊移栽法等。不論哪種分苗法都應選晴天移栽,地溫高,易緩苗。
為防止分苗后遇上災害性天氣,影響緩苗,分苗前必須聽天氣預報。分苗前一天把第二天欲分苗的原苗床(盤)澆透水,起苗容易,傷根少。
目前許多單位和農(nóng)戶還多采取地床溝栽分苗法,其分苗基本工序是起苗、運苗的同時整平分苗床,放上刻有株距的分苗板(板寬與株距相等),用移植鏟緊貼分苗板開溝,按株距栽苗、澆水,待水滲干后封平栽植溝。
而后把分苗板遷移至第一行內側,緊貼苗行平放,再按移栽第一行的方法移栽第二行,直至整床移完。邊移栽邊淘汰病苗和細弱苗,健康苗也要大小分級,分別集中栽植,便于以后分別管理。
移栽每床過程中栽完一段苗床就覆蓋一段,防止風吹和暴曬損害秧苗。盆缽分苗是把床土裝入缽中,不要裝太滿,否則栽苗后澆水要流到缽外,而且以后片土也成問題。裝缽后用手指在缽中央把床土插個小栽植孔,把苗栽入孔中,封孔后澆透水,把移栽后的苗缽排在苗床里。
營養(yǎng)土塊分苗是把預制的干土塊多次噴水潤適,再栽苗,而切制法是切塊插孔后就栽苗,栽苗后都要封嚴栽植孔。盆缽和營養(yǎng)土塊分苗的其他注意事項與地床分苗法相同。
(5)緩苗期管理
每次分苗后幾乎都有3~5天以上的緩苗期,主要是恢復根系,而新根的發(fā)生必須要求有較高的地溫。因此,緩苗期主要注意適當提高苗床溫度,尤其是地溫,因為床土水分已不缺了。地溫不能低于18~20°C,白天氣溫25~28°C,夜間不低于15℃。
加溫溫室分苗應當在夜間適當加溫,日光溫室分苗注意夜間蓋紙被、草簾子等。冬季分苗可鋪電熱線加溫和小拱棚。早春塑料大棚分苗后棚外夜間四周圍草簾子,棚內設天幕,蓋小拱棚,甚至在小拱棚塑料薄膜上面蓋紙被、不織布或草簾子等覆蓋物。
緩苗期不放風,溫室中午前后若氣溫過高可以短期遮光陰。另外,緩苗期在幼苗頂上蒙一層地膜,保溫又保濕,緩苗后酌情撤下地膜。
4、成苗期管理(中后期管理)
緩苗后至秧苗定植前為成苗期。該時期的特點是幼苗生長量不斷增大,對水分、營養(yǎng)條件要求越來越高。容易產(chǎn)生培育大苗和培育壯苗的矛盾。成苗期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秧苗迅速而健壯的生長發(fā)育,防止秧苗劣變(徒長、 老化等),為早熟豐產(chǎn)奠定基礎。
(1)溫度
剛緩苗的一些日子,外界氣溫逐比較低,秧苗生長不快,苗床管理仍以防寒保溫為主。這個階段外界溫度変化很不正常,下雪、陰天無光時,不要把室溫提得過高(高溫弱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當天晴之后氣溫自然會馬上升高,但土溫上不去,易打蔫,無經(jīng)驗的人此時澆水,越澆越完,立想辦法降低氣溫,減少蒸發(fā)量。溫度調節(jié)主要靠白天放風和夜間覆蓋來實現(xiàn)。
(2)水分
水分少,幼苗不夠用。水分多,易徒長,難以掌握。水分管理的原則是,不能立足于灌水,要立足于保水。
保水的方法是“片土”、“扦土,澆水后當秧苗株體上無水跡時撒一層細土(片土),或者第二天土表稍干燥吋,用小鉤子輕輕中耕床土表面,把1厘米厚左右的表居耕得細碎(扦土)。
不論“片土”或“扦土”都能保持床土水分,減少澆水次數(shù)。而小水勤澆易引起徒長,除非不澆,澆就澆透,加上保水措施,保持苗床、苗缽中有充足水分供給秧苗。另外,干旱蹲苗會造成老化,所以,不能靠控制水分來控制秧苗的徒長,要立足于控溫。
(3) 營養(yǎng)
在床土配制時,質量達到要求的話,苗期可不追肥,如達不到,秧苗旺盛生長期易出現(xiàn)缺肥現(xiàn)象,可以采取根外追肥葉面噴灑的措施,用尿素和磷酸二氫鉀各半配成0.3%的水溶液噴施,噴到葉片剛滴水程度,而且要在傍晚放簾子前噴施,忌高溫時間噴易被曬干。
(4)鍛煉煉苗
定植前的鍛煉,可提高秧苗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性,利于定植后的生長,鍛煉的措施主要是降溫控水。定植前5~7天逐漸加大育苗設施的通風量,降溫排濕,不澆水,特別是降低夜溫,加大晝夜溫差,由白天通風過渡為晝夜大通風(露天鍛煉)。番茄定植前夜間最低氣溫可降至5~7°C。另外,割坨、曬坨、囤坨也起到一定的鍛煉秧苗的作用。
定植前10天左右,苗床澆一次透水,第二天割坨,把苗坨拉開點距離,開始曬坨,曬至土坨外表發(fā)白時向土坨間隙中撒潮細土,土坨表面也撒一薄層土,保持水分,進行囤坨。
總結番茄育苗技術的核心就是保護番茄幼苗,讓幼苗處在適宜生長條件下茁壯成長,為后期番茄植株健康生長打好基礎。番茄苗期幼苗比較脆弱,注意控制溫度、濕度、空氣、水分、肥力、光照等因素,為幼苗生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我是最帥二亮子,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關注我,帶您了解更多農(nóng)業(yè)種植知識,記得點贊關注哦!
聲明:農(nóng)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news/173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