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空2018年小麥行情,這些農機需求將受影響!
看空2018年小麥行情,這些農機需求將受影響!
一種農機的需求受什么影響最大呢?本人認為追根溯源還是農機對應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從這個角度分析,影響小麥播種機、收割機、深松機等需求的也應該是小麥當年的播種面積。
那么2018年小麥行情如何?播種面積是增加還是減少呢?通過種種跡象,筆者認為,2018年小麥種植面積會下降,并且市場價也缺乏保障機制,整體看空小麥行情,并會涉及與小麥有關的其它行業(yè),包括我們農機行業(yè)。
看空2018年小麥行情
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小麥生產國和消費國,占全世界小麥生產總量17%和消費總量的16%。2018年,我國小麥市場嚴峻。
1 收益減少,種植面積下降
從2009年開始,小麥種植面積就開始進入下降通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原因,說白了就是種植小麥不賺錢了。
2006年小麥凈利潤水平
通過研究機構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來,2008年,種植一畝小麥的成本利潤率是33%,而2015年只有1.7%。在單產增長有限的情況下,由于人工成本、地租、農資投入、機器作業(yè)等成本增加,每畝種植成本遠遠超過了產量和收益的增長幅度(2008年每畝成本411元,2015年784元)。
當然種植成本增加和收益下降并不是最可怕的,小麥種植面積下降最主要原因是它的比較收益下降了,也就是相對于經濟類作物,種植小麥的收益少的可憐,經過簡單的對比,農民一定會放棄小麥而改種經濟類作物。
2009—2017年小麥種植面積數據圖
2017 年夏糧小麥累計播種面積2410萬公頃,同比減少9萬公頃,各地區(qū)普遍反映是由于種植經濟作物替代小麥所導致。
2 進口小麥質優(yōu)價廉,國產小麥銷售面臨沖擊
近幾年國內幾乎所有的農作物都受到國外質優(yōu)價廉農作物的沖擊,小麥也沒能幸免。
2016年美國種植小麥成本和國內比較
從上表可以明顯的看出,生產每噸小麥,中國的成本要比美國高的多。而中國每噸小麥成本高于美國的原因是由于高額的人工成本及作業(yè)費所致。這主要是由于美國小麥種植實行大規(guī)模機械化作業(yè)。成本高反映在價格上。
國內小麥價格與美國小麥到岸價格對比
這種現象并不是一直都存在的,2013年之前,中國小麥種植成本比美國低。2013年之后,由于農資、人工、土地成本等逐年上升,中國小麥種植成本開始反超。
當然,幸虧有進口配額制保護國內小麥產業(yè),否則小麥早已淪落為第二個大豆了。我國加入WTO時曾承諾從2004年起對小麥實行進口配額制,當年承諾進口量為963.6萬噸,至今配額保持不變,進口的主要是強筋小麥,主要是抵消國內強筋小麥的缺口。
雖然有進口配額制的保護,但事實上國內小麥仍面臨著進口優(yōu)質小麥的壓力。一是關于增加主要糧食配額的談判從來沒有停止,二是國內糧食加工企業(yè)對國外優(yōu)質小麥有旺盛的需求,也在向有關部門施壓,三是通過走私、面粉、半成品等方式進口的小麥也不在少數。
3 食用、飼用、工業(yè)消費統統下降
小麥的用途主要有食用、飼用和工業(yè)用3種消費途徑。其中食用占消費總量的70%以上,飼用占10%~12%,工業(yè)消費占6%~8%,當然還有部分制種用量,但那部分嚴格意義上不能算消費。
國內小麥主要用途和需求結構
從近幾年的需求變化看,這3種用途的消費量都在緩慢下降,這對小麥產業(yè)在國內的發(fā)展極為不利。
2011—2017年小麥消費總量走勢
食用消費被水稻、肉食等快速代替。
大米由于良好的口感和更方便的烹飪性,近十年來在南北方居民食用中的占比不斷提高,這對小麥粉形成了強代替。另外隨著肉食和零食或其它食品消費量的增加,面粉在居民口食中的消費不斷在下降。
與玉米相比,小麥在飼用上沒有優(yōu)勢。
從近兩年來飼用消費的情況來看,隨玉米市場化改革,玉米價格下跌,目前小麥-玉米價差已達700 元以上,玉米用作飼料相比小麥價格優(yōu)勢更強,小麥飼料用量逐步減少,未來飼用量能否增加取決于小麥-玉米價差能否下降。
工業(yè)原料需求在緩慢下降。
小麥和玉米一樣可以大量使用在工業(yè)領域,最常見的是淀粉、變性淀粉、谷朊粉、釀酒、工業(yè)酒精、麥芽糖、調味品、藥品輔料等,但國內小麥粉深加工初處于初級階段,精深加工轉化率不高。再加上與玉米相比,小麥成本高,玉米完全可以替代小麥,所以在工業(yè)加工方面小麥沒有優(yōu)勢,近幾年國內小麥深加工產品價格趨勢較弱,小麥深加工從業(yè)的企業(yè)普遍虧損,所以小麥工業(yè)消費用量有所降低。
小麥工業(yè)消費量下降(萬噸)
4 庫存問題暴露,與玉米一樣有去庫存壓力
從2012年開始,小麥庫存在逐年上升,而消費卻沒有上升,造成庫存消費比逐年增高,并在2017年,出現庫存量大于消費量的情況,這種現象直接關系小麥市場未來走勢。
國內小麥供應和產量、庫存對比(百萬噸)
小麥庫存的增加,在于單產增加導致總產量的增加且消費不能跟上。盡管目前小麥庫存問題沒有玉米突出,但長此以往,小麥庫存問題將最終迎來爆發(fā)。
5 最低收購價下調,打擊麥農種植積極性
為保護種植的積極性和防止谷賤傷農,并保障糧食安全,我國對玉米、水稻、小麥長期以來實行最低收購價收購政策,對小麥該政策自2006 年起正式啟用。國家在當年十月中下旬公布下一年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由當地的中儲糧等公司對農戶生產的小麥實行最低價收購。
由于面臨著巨大的庫存壓力和對市場價格機制的扭曲等諸多問題,從2004年起國家相繼取消了大豆、棉花、油菜的臨儲政策,2016年取消了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的臨儲玉米收購政策。緊接著2017年10月27日,國家發(fā)改委將小麥最低收購價由118元/100斤下調至115 元/100斤。
最低收購價下調,預計2018年市場價也將下降(元/噸)
國家收購價的下調,將導致2018年小麥的市場價格走低,這可能會是壓垮小麥現有的穩(wěn)定種植格局的最后一根稻草。
小麥行情變化將對農機市場有何影響?
1 小麥主產區(qū)農機需求將下降
國內小麥種植分為冬小麥區(qū)和春小麥區(qū),整體看冬小麥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9%,其中小麥產量較大的省份依次是河南、山東、河北、安徽、江蘇等,5 省小麥產量占全國小麥產量的75%。
國內小麥主要省份產量占比(%)
可以肯定的是,這幾個省每年都是國內拖拉機、播種機和谷物聯合收割機需求量最大的省份。
2018年小麥行情不振,將直接影響這幾個主要小麥產區(qū)的農機需求量。除了江蘇、安徽水稻和經濟類作物種植面積大,農機需求比較分散,預計受到的沖擊不是很大,河南、山東、河北以小麥、玉米大田作物為主,每年根據小麥和玉米的市場價兩種作物的種植面積此消彼長,2018年玉米種植面積預計將有所回升,而小麥種植面積下降的可能性最大,這3個省與小麥全程機械化相關的農機產品將出現下降。
2 拖拉機、播種機和聯合收割機將下滑最大
小麥土地整理、耕、種、收、管、后加工等全過程基本上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并且3大作物里,小麥機收率是最高的,如果2018年小麥種植面積下降,那么受到影響最大的一定是小麥種植專用的機器,其次才是兼用型機器。
我們判斷拖拉機和小麥播種機,以及谷物聯合收割機這3種農機受到的影響最大,其次旋耕機、深松機、液壓翻轉犁、噴藥機受影響。
另外特別要提醒的是全喂入水稻收割機需求也將直接受沖擊,因為近幾年全喂入水稻收割機不斷地在蠶食輪式谷物聯合收割機的市場,每年用于小麥收割的新機器預計有1.5萬臺。
3 會有連鎖效應,可能影響冬麥區(qū)整個農機行情
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邊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幾下翅膀,就有可能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的一場龍卷風,這就是“蝴蝶效應”。
同樣農機行業(yè)也會有這種現象。在冬麥區(qū),小麥機器的需求也是行業(yè)的風向標,拖拉機、谷物聯合收割機如果需求不振,就會給市場一個行業(yè)整體需求下降的信號。
比如小麥聯合收割機每年3月底、4月初市場開始啟動,在北方地區(qū)春季行情是以小麥聯合收割機的銷售為起點的,這種信號不管是真情抑或是假象,總會影響生產企業(yè)、經銷商和用戶的心態(tài),一但市場信心動搖,這一年的行情也就基本上結束了。
所以判斷,2018年小麥行情不好,種植面積和價格都會下降,與之相關的農機產品也將受影響,尤其是幾個主產區(qū)市場受到的沖擊將更大。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news/189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