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支撐中國農機的萬億市場?
誰來支撐中國農機的萬億市場?
乍一看標題,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更有人會認為,中國農機哪里來的萬億市場空間,這簡直是癡人說夢。據某些著名專家說,中國農機市場目前不到千億規(guī)模。
當前中國農機市場規(guī)模是否過千億,實際上不難推算,看看補貼總額和總銷售額就可知一二。但中國農機市場能否有萬億空間,筆者還是有推斷依據的。
中國對農業(yè)機械化的發(fā)展,有諸多指導性的文件,也有很強的目標性。從農業(yè)總動力這一條來看,我們當前已經有10億kW,預計未來會維持在11億kW左右。
這里簡單計算一下,如果我國的農業(yè)機械化質量要達到歐洲或者美國的水準,我們每千瓦投入的資金,要達到1000美元左右。當然,并非現在的1000美元,而是未來還會有基本消費的提升以及通脹等因素。
如果按照1000美元/kW的投入水平,按10年更新周期計算,每年更新動力約為1.1億kW,而這1.1億kW就是1100億美元的空間,約合人民幣7800億元。
除去機具和農用水泵等動力后,拖拉機動力依然超過50%的動力總量占比,配套的機具空間,按拖拉機動力價值1:1的配置,機具市場空間可達3900億元,加上動力總量的7800億元,總規(guī)模超過1.1萬億元。
這只是一種理論計算,實際可能會有不少偏差,但筆者對未來中國農機市場萬億規(guī)模的預期,有幾個因素。也就是回答標題,誰來支撐中國農機的萬億市場。
首先,用戶層面來看,未來“小”“散”“亂”等現象,會隨著土地適度規(guī)模經營而改善,經營主體數量也會相應減少。而我國農業(yè)生產經營主體,未來只需要2000萬個足矣。當然,這2000萬個農業(yè)經營主體需要生產5億t以上的糧食時,必須要有強大的農業(yè)機械作為支撐。
也就是說,每噸糧食的農業(yè)機械要素投入,約為200元,這個時候才是經濟的。要比當前投入少,和世界先進發(fā)達國家投入數量相當。
其次,從產業(yè)格局來看,雖然我國農機市場是立體發(fā)展的,即農業(yè)1.0和2.0以及3.0并行存在,但農機企業(yè)以及農機產品頭部市場形成,會是趨勢。
從歐洲和美國的發(fā)展經驗來看,我國拖拉機市場未來可能只會存在3~5家全國性的大企業(yè),然后是數十家區(qū)域化、個性化的品牌。收獲機械類似,但鏵式犁等農具市場,會有更多的區(qū)域化品牌出現。
粗略估計,到2035年前后,我國農機企業(yè)能夠幸存或者持續(xù)發(fā)展的約3000家,農機經銷商約6000家。而我國也將會出現年銷售額達500億元的大型企業(yè)集團,也會出現數家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的民營企業(yè)或者外資企業(yè)。
很多人覺得這肯定只是美好的愿望。但筆者有一些理論和數據支撐,有興趣的,可以參加7月18—20日在蕪湖舉辦的“第七屆中國農機高端論壇”,與筆者一起交流。
參會報名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news/232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