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xù)3年增產 我國糧食生產正在出現重大轉機
連續(xù)3年增產 我國糧食生產正在出現重大轉機
農業(yè)部24日宣布,預計今年全年糧食產量達到9800億斤以上,平均畝產連續(xù)三年創(chuàng)歷史最好水平,這是1985年以來我國糧食產量、單產首次實現連續(xù)三年增產。
從我國農業(yè)農村發(fā)展歷史看,自1985年以來的21年中,糧食生產基本上是“兩豐一歉”,還沒有連續(xù)3年增產的紀錄;糧食單產基本上是“兩增一減”,還沒有連續(xù)3年提高的紀錄。糧食產量和單產連續(xù)3年的持續(xù)增長已經打破了21年來的“常規(guī)”。
糧食連續(xù)3年豐收的信號,傳遞了這樣的信息:我國糧食生產正在出現重大轉機,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糧食生產。
打破21年的“常規(guī)”:好政策帶來滿倉糧
擁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吃飯是“頭等大事”。但近年來,由于部分行業(yè)過度投資,土地、資金等要素大量轉向非農產業(yè),加之種糧效益比較低等原因,2003年糧食播種面積下降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低水平,糧食產量下降到近年來的最低點。
在此重要關口,中央確立了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農業(yè)發(fā)展方針,2004年至2006年連續(xù)發(fā)出3個中央1號文件,建立支持糧食穩(wěn)定發(fā)展的政策框架,出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支農惠農政策促進糧食生產。
——財政支農力度強勁。1998年至2003年,中央財政直接用于三農資金的支出累計為9350多億元。2004年為2626億元,2005年達到2975億元,2006年新增422多億元,達到3397億元。
——全面取消“農業(yè)三稅”。
——農業(yè)補貼制度重大突破。與去年相比,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從135億元增加到142億元,良種補貼由38.7億元增加到40.7億元,農機購置補貼由3億元增加到6億元。今年還新增生產資料增支綜合直補125億元、漁業(yè)柴油補貼28.9億元。同時,“三獎一補”在去年150億元的規(guī)模上增加到210億元,其中中央對產糧大縣的獎勵由去年的55億元增加到85億元。
好政策帶來滿倉糧。9億農民以高漲的熱情回報中央惠農政策:2004年糧食總產量達到9389億斤,增產776億斤,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糧食增產最多的一年;2005年總產量達到9680億斤,又增產291億斤;2006年預計糧食總產量可達到9800億斤以上,再增產120億斤左右。
八大問題考驗糧食長久安全
農業(yè)部黨組書記孫政才表示,在好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合力”下,我國糧食生產出現了重大轉機,但糧食持續(xù)增長的基礎并不牢固。
盡管我國連續(xù)3年糧食豐收,但總體上仍是產不足需,且屬于恢復性增長,當年糧食供需還存在一定缺口,相比1998年的10246億斤還差446億斤。我國糧食的供需矛盾已由“九五”時期的偏松平衡轉變?yōu)槠o平衡,這是基本糧情。
從長遠看,由于糧食生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受市場風險、自然風險雙重威脅,從我國的基本國情看,至少有八大問題考驗著糧食的長久安全。
一是耕地面積減少的趨勢不可逆轉。2003年我國人均耕地面積為1.43畝,2005年下降到1.4畝。近3年來雖然耕地迅速下滑的趨勢有所遏制,但逐年減少的趨勢難于逆轉。
二是政策激勵效應相應減弱。前兩年集中出臺的“三減免、三補貼”等支農惠農政策,基本都直接惠及農民,面向糧食生產的農戶,含金量高、力度大。今年中央繼續(xù)穩(wěn)定、完善和強化這些政策,支持總量在增加。但相比兩年前,這種外部“輸血”式的激勵,效應會遞減。
三是淡水資源匱乏的矛盾日益突出。農業(yè)每年缺水300億立方米,全國灌溉面積中有1/3是中低產田。
四是糧價下行和農資價格上行的壓力依然較大。隨著連續(xù)3年糧食豐收,供求關系緊張局面有所緩解,糧價下行的壓力增大。同時,農資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加上農資需求旺盛,控制農資價格上漲的難度加大。
五是農業(yè)自然災害的影響趨于頻繁。前兩年氣候條件對農業(yè)生產總體有利,但近幾年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糧食減產損失每年都在300億公斤左右。
六是農產品國際競爭壓力加大。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競爭更趨激烈。這不僅使我國農產品出口越來越困難,而且使國內農產品市場受到擠壓。
七是農業(yè)科技難有新的重大突破。提高糧食綜合生產力有三條基本途徑:擴大面積、增加復種和提高單產。我國糧食生產領域科技儲備不足,技術推廣隊伍不穩(wěn),糧食生產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更新推廣速度較慢,直接制約著糧食生產科技水平的發(fā)揮。
八是市場需求剛性增長制約糧食安全。據預測,由于人口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每年糧食需求將呈剛性增長。
抓糧食生產決不能“曇花一現”
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務必高度重視并切實抓好糧食生產。從會議透出的信息看,明年,直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四補貼”等政策(種糧農民直補和良種、農機、農資補貼)將不折不扣地落實。為更好應對農業(yè)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國家擴大農業(yè)政策性保險試點范圍,參加保險的農戶將享受到保費補貼。
除加大政策扶持外,中央還作出加快推進現代農業(yè)建設的重大部署,將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yè)綜合效益,從根本上夯實增糧增收的基礎。
“明年糧食能否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發(fā)展,對我們是一個新的重大考驗?!睂O政才在此間舉行的全國農業(yè)工作會議上表示,2007年要進一步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種植結構,提高復種指數,種足種好糧食作物,力爭糧食面積穩(wěn)定在15.8億畝以上。同時著力提高糧食單產,力爭單產增長1%以上。此外,要進一步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大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和機具的開發(fā)和應用,重點推進小麥、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努力保持糧食供求的緊平衡,是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糧食實現了打破“常規(guī)”性增長的轉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這警示我們:決不能因為糧食生產剛剛走出低谷時就放松糧食生產,抓糧食生產決不能“曇花一現”。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news/235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