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邦:大力發(fā)展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陳至立:增強農村科技工作活力 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科技支撐)
農機大全網(m.97661a.com)今天給各位分享陳耀邦:大力發(fā)展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陳至立:增強農村科技工作活力 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科技支撐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2、陳至立:增強農村科技工作活力 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科技支撐
3、陳錫文建議:明年取消水稻最低收購價,每畝最低直補100元
陳耀邦:大力發(fā)展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 ♂
陳耀邦:大力發(fā)展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大力發(fā)展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是提高農民素質的有效載體,為廣大農民學習科技、經營、管理、法律等知識與技能提供了平臺。其次,發(fā)展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是加強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的重要條件,有利于實現(xiàn)生產專業(yè)化、標準化,促進農業(yè)生產方式的轉變。再次,發(fā)展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是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穩(wěn)定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有利于為農村的綜合改革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目前,參加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的農戶在全國所占比例還不到1/10,而且各地發(fā)展很不平衡。為此,我們建議:
第一,要加快立法,明確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的法人地位。建議盡快出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是我國農民這個最大弱勢群體的自助經濟組織,應賦予其“特殊法人”資格、地位,給予法律保障和保護。
第二,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建議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從財政、金融、稅收、貸款、保險等方面為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的發(fā)展提供優(yōu)惠和扶持。
第三,要不斷完善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的內部管理機制,提高合作經濟組織的發(fā)展水平。建議由農業(yè)部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盡快出臺合作社示范章程,對形式多種多樣的合作組織進行規(guī)范引導,逐步加強合作組織的內部管理,不斷提高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的發(fā)展水平。
陳至立:增強農村科技工作活力 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科技支撐 ♂
陳至立:增強農村科技工作活力 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科技支撐
全國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會議<?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陳至立指出,近年來,為了適應農民對農業(yè)實用技術的廣泛需要,各地積極探索和大力推進農村科技工作體制和機制創(chuàng)新,涌現(xiàn)出科技特派員、農業(yè)專家大院、農技110等一些新做法和發(fā)展模式,受到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對這些好做法、好經驗,要認真總結,大力推廣。
陳至立說,科技特派員制度源于群眾的需要,源于市場的需求,源于基層的探索,源于實踐的創(chuàng)新。這一制度是新時期農村經濟建設與社會發(fā)展實踐中涌現(xiàn)出的新生事物,是構建農村科技服務新模式的一種成功探索,有利于促進農業(yè)生產和管理的現(xiàn)代化,有利于先進、實用的農業(yè)科技成果直接地、大面積地為農業(yè)增產、農民增收服務。實踐表明,科技特派員已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支生力軍,成為先進科學技術的傳播者,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和貫徹落實“三農”政策的促進者,得到了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民的一致肯定。
陳至立要求,要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積極探索,勇于實踐,把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推上新的臺階。一要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的運行機制和發(fā)展模式。二要完善政策,加大投入,為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三要加強領導,因地制宜,扎實推進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
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于2002年啟動實施,由科技部和人事部共同組織推動。截至2005年底,全國已有24個省(區(qū)、市)的593個縣開展了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2005年各試點地區(qū)共選派科技特派員23115人,進駐26618個村(場)。
科技部部長徐冠華作了工作報告,福建、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廣西、浙江、山東、重慶、湖北、西藏、甘肅等10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會議代表和4科技特派員作了大會交流發(fā)言。
在福建期間,在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省長黃小晶、文化部部長孫家正等陪同下,陳至立考察了南平市優(yōu)質稻制種示范基地、生態(tài)有機茶示范基地,實地了解南平市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情況;考察了武夷學院(籌)以及廈門軟件園產業(yè)基地、集美大學、廈門一中、雙十中學等,并分別在南平市和廈門市召開了教育工作座談會。(蘇杰)<?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陳錫文建議:明年取消水稻最低收購價,每畝最低直補100元 ♂
陳錫文建議:明年取消水稻最低收購價,每畝最低直補100元資料圖
近日全國政協(xié)以“推進糧食定價機制、補貼政策和收儲制度改革”為議題,召開第75次雙周協(xié)商座談會。全國政協(xié)委員、專家學者以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共同探討在糧食生產面臨高產量、高庫存、高進口、高成本的背景下,改革該向哪里去?
全國政協(xié)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陳錫文建議:從明年夏糧和早稻上市開始,取消主產區(qū)的麥、稻最低收購價格制度,按生產成本加補貼的辦法,實行“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政策。建議按每斤稻谷補貼0.1-0.15元、每畝補貼100-150元。
陳錫文發(fā)言摘登
建議:一、加快對麥、稻實行“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改革措施。
建議從明年夏糧和早稻上市開始,取消主產區(qū)的麥、稻最低收購價格制度,按生產成本加補貼的辦法,實行“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政策。
目前,稻谷平均生產成本為每斤1.21元,平均畝產為915斤,11個實行稻谷最低收購價的主產省,合計稻谷面積3.49億畝,其中黑龍江省0.48億畝。建議按每斤稻谷補貼0.1元、每畝補貼100元(其中黑龍江每斤補貼0.15元、每畝補貼150元)計算,合計補貼金額為373億元。
小麥平均畝產710斤,6個實行小麥最低收購價的省合計小麥面積2.6億畝,如按每斤補貼0.1元,每畝補貼80元計算,合計需補貼208億元。
二、改革的關鍵在于激活多元化的市場購銷主體。
采取這一措施后,麥、稻價格可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國家不再實行最低收購價,中儲糧則可退出政策性收購,扭轉庫存繼續(xù)增加的局面。但改革能否成功,關鍵要看能否形成多元化的購銷主體。
吉林省注重創(chuàng)建大米品牌,大力發(fā)展訂單稻谷生產,使稻谷市場價格高于國家最低收購價,農民專注于按訂單要求生產優(yōu)質稻谷,2006年96%的稻谷產量都按市場價格銷售,最低價收購的比重僅占4%,事實上已不需再托市收購。
應當認真總結吉林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是對引導農民生產優(yōu)質麥、稻的加工企業(yè)和市場化購銷主體保障必要的信貸資金。這樣才能使這兩類企業(yè)如魚得水,真正成為市場主體,把麥、稻市場搞活躍,引導農民選種優(yōu)質麥、稻品種,切實提高我國糧食產業(yè)的整體效益和競爭力。
這個消息,對于以往不愁賣價的優(yōu)質稻、品牌稻來說,是好上加好。
那么,對于依靠最低收購價保障收益的種糧人來說,收益會有什么變化呢?
種一畝水稻,成本大概多少?
咱們先來大概算算種一畝水稻的成本。
1.非人工成本
包括種子、農藥、化肥等方面支出。成本:400元左右。
2.人工費用
田間管理人工費用:平整秧田、催芽播種、除草,需人工約1.5天;稻田耕作、平整、做田埂,約1天;施肥,防病蟲,約2.5天;按一人一天工時100元算,合計5天,成本總共500元。
收割使用人工或農機費用:農機收割費用平均每畝約為100元;雇人工收割費用平均每畝約為150-200元。
不含人工總計成本:400元/畝;雇人(或農機)總計成本:1000-1100元/畝。
執(zhí)行最低收購價的利潤是多少?
這里不計算稻谷質量,畝產假設1000斤,一律按照2017年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格1.3元/斤算,一畝收入為1300元。
根據田間管理、收割的雇人程度,最后每畝收入在250元到950元之間。
若是換為補貼,利潤是多少?
如果明年真的取消最低收購價,而是每畝補貼100-150元,水稻的畝收益是增是減?這還要結合明年水稻的市場價,參考今年的早秈稻價格,咱們來算一算收益。
2017年早秈稻市場收購價格不一,最低的是收糧人的地頭收購價,由于對質量要求不高,收購的水稻水份不均,部分高達20-30%,價格也因此高低不等,折算中等質量標準在1.2元/斤左右。按潮稻的地頭價格1.2/斤算,畝產一千斤收益為1200元,加上每畝補貼100-150元,畝收益1300元-1350元,和今年最低收購價的畝收益不相上下。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最低收購價這種政策性收購對糧食質量的要求,要遠高于地頭賣給收糧人,所以以目前的粗略計算和預估,明年如果實行水稻補貼制度,對種糧人來說是個好消息。
雖然目前分析較為樂觀,但仍有些不穩(wěn)定因素不能忽視,比如隨著最低收購價的取消,其托市效果也會消失,水稻的市場價格很可能會有所降低,所以說水稻項目仍有風險。
小建議:增加水田收入、降低風險
任何單一項目承擔的風險都比多種項目要高,種植水稻也一樣。其實,在水田中,可以發(fā)展多種項目,降低風險、增加收入,比如:水田立體種養(yǎng),稻蝦、稻蝦蟹、稻蝦鱉等等。這方面,各地很可能還有相關的漁業(yè)補貼,具體情況可以咨詢本地相關管理部門。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news/26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