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漲價帶來的“新戰(zhàn)爭”(農資電商一畝田夢碎,農機電商或許只能是夢)
農機大全網(m.97661a.com)今天給各位分享農資漲價帶來的“新戰(zhàn)爭”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農資電商一畝田夢碎,農機電商或許只能是夢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農資漲價帶來的“新戰(zhàn)爭” ♂
農資漲價帶來的“新戰(zhàn)爭”
每到春耕時節(jié),農資價格的變化往往會引起許多人的關注,從農資管理部門到農資經銷商和農民,大家都睜大眼睛“盯”著農資。管理部門期盼供求平衡、價格平穩(wěn),經銷商則希望農資漲價,農民卻眼巴巴地盼望著化肥、種子、地膜、農藥、農機具等農資價格往下調。
農民的實惠給了誰
今年年初,從全國最大的蔬菜批發(fā)中心山東壽光反饋回來的消息稱,今年的水果、蔬菜的價格都漲了不少。山東壽光市蔬菜批發(fā)市場蔬菜購銷戶孫元昌說,他銷售的菜花現在<?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但價格漲到這么高,農民卻沒從中得到實惠。遼寧省北寧市是東北地區(qū)重要的大棚蔬菜生產基地,這里的農民反映說,雖然目前的反季節(jié)蔬菜價格比前幾年要高很多,但是較高的農產品價格還是趕不上越漲越快的農資價格。去年初西紅柿價格是每公斤2元多,雖然今年漲到了4元,但農資漲價把這部分菜價上漲的收益抵消了。
有關方面反映,雖然國家和各級政府以及各職能部門多次制定限價規(guī)定,同時也加大了對哄抬物價的打擊力度,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仍不能完全遏制化肥等農資產品的漲價。從春耕到秋播,農資價格基本上是高位運行、緩慢趨高。與去年同期相比,尿素、復合肥、二銨等價格漲幅大都在20%-30%左右,個別漲幅達到了50%。
眾所周知,農產品(制成品)成本主要包括生產成本、加工成本與流通成本。今年以來,由于生產、加工、流通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的成本均在走高,使得農產品成本居高不下。來自甘肅省農業(yè)部門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僅因化肥價格上漲,就使每畝小麥生產成本約上升20元。去年一袋尿素60元、二銨135元,今年尿素漲到72元,二銨漲到158元。與此同時,農產品流通成本和農產品加工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顯而易見,農民的實惠被不斷上漲的農資價格給吃掉了。
流通環(huán)節(jié)問題多
流通成本過高是制約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問題。農民生產出來了產品,流通環(huán)節(jié)卻得到了更大的價值,有時形成農民得小頭,中間商得大頭這樣一種很不正常的局面。從去年糧食價格上漲的調查情況來看,由于價格上漲而使農民獲利約占30%-40%,流通環(huán)節(jié)獲利約占60%-70%,可見流通環(huán)節(jié)獲利遠大于農民獲利。
從農產品流通較為規(guī)范的國家看,日本農產品流通主要依賴于批發(fā)市場,果蔬類農產品經由批發(fā)市場流通的比率高達80%以上,流通渠道與我國大致相似。但不同的是,日本批發(fā)市場非常規(guī)范,政府曾專門制定了《批發(fā)市場法》,法律制度很健全。而我國農產品流通不僅沒有建立完善的法律,甚至連必須遵循的規(guī)章都不夠健全。
在農資流通管理方面,各級批發(fā)市場處于多頭管理但關鍵時刻又無人管理的不規(guī)范狀態(tài),缺乏統一高效的管理和協調機制,批發(fā)市場間也缺乏溝通和行業(yè)自律,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市場自身的發(fā)展與完善。此外,由于市場機能未能理順,批發(fā)和零售功能有時在空間上混為一體,導致人流、物流混雜,立法、制度性建設十分落后。
流通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缺少經營主渠道的正確引導。從第一流通環(huán)節(jié)即農民購買農資這一環(huán)節(jié)看,由于規(guī)范可靠的主渠道的作用難以正常發(fā)揮,給假冒偽劣農資的進入提供了可乘之機。另外,從農民出售農產品這一環(huán)節(jié)看,農民對合理的價格應該是多少難以把握,對于農產品出手時間也難以準確把握,因此常常失去最佳時機出售農產品而帶來最佳收益。據調查,去年,個別省份糧食價格上漲到最高位時,各地農民手中可供出售的糧食已所剩無幾,中間商囤積的糧食賣了好價錢,從中盈利不少,而農民卻失去了從價格中獲更多利益的機會。
遏制農資漲價還需多管齊下
現階段,我國實現全年糧食增產面臨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農民增收要受到面臨農資價格上漲、糧食價格走低的雙向制約。據各地初步測算,因農資漲價致使糧食生產成本每畝增加30元至40元,部分抵消了政策性增收效應。要實現全年農民收入增長5%的目標難度不小。但當前,農產品生產成本、加工成本下降的空間已十分有限,而流通成本下降的空間還比較大,因此,遏制農資漲價還需多管齊下。
農業(yè)專家和價格專家普遍認為,從目前來看,由于2006年石油等化工產品價格很可能還會繼續(xù)保持高位運行,因此生產成本的提高依然有可能會促使農資價格繼續(xù)上漲,目前雖然采取了一些取消化肥出口退稅和補貼農資企業(yè)的辦法來控制價格,但是專家認為還需要探索新的辦法。
為穩(wěn)定化肥等農業(yè)生產資料價格,前不久,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農業(yè)部、財政部、供銷總社聯合召開會議,在7個方面采取措施,幫助農民減輕負擔。一是督促化肥生產企業(yè)開足馬力,保證供應。加強對煤電油運的調度,保證農資生產用原材料、燃料的供應和運輸。落實對化肥生產用電、用氣和化肥運輸的價格優(yōu)惠政策。二是今年增加中央財政貼息的化肥淡季儲備規(guī)模,在去年605萬噸的基礎上,增加到800萬噸。三是繼續(xù)控制化肥出口。在暫停對尿素、磷酸二銨、磷酸一銨出口退稅的基礎上,對尿素征收出口暫定關稅。四是強化對化肥的價格管理。對列入中央定價目錄的大型氮肥企業(yè)生產的尿素繼續(xù)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食鰪S到零售的綜合經營差率原則上不得超過7%。五是在種子、農膜、農藥市場價格出現異常波動時,將及時采取規(guī)定進銷差率、最高限價、提價申報等措施進行干預。六是對化肥生產企業(yè)不執(zhí)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的,對流通企業(yè)不執(zhí)行規(guī)定的進銷差率、批零差率或最高限價等措施的,將依法嚴厲查處。七是各地價格、農業(yè)主管部門將進一步完善化肥、種子、柴油、農膜、農藥等農資價格監(jiān)測制度,及時掌握市場動態(tài)。
今年將是歷史上的一個重要年份。為了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國家已在全國范圍內取消了農業(yè)稅,下一步,就是要采取綜合治理手段,清除制約農民收入增長的不合理因素,構建合理的農業(yè)生產資料流通體制。抑制農業(yè)生產資料價格的不合理上漲,當在綜合治理之列。
農資電商一畝田夢碎,農機電商或許只能是夢 ♂
農資電商一畝田夢碎,農機電商或許只能是夢8月28日,農產品B2B電商平臺一畝田被曝突然大幅裁員1500人。從交易數據被質疑造假到突如其來的裁員風波,這家年輕的互聯網公司創(chuàng)造的神話在短短一月內被打破。
一家從日交易額3億元的神話級創(chuàng)業(yè)公司,轉眼間可能就要分崩離析,除了各種困難之外,似乎我們更應該關注一下,為何這種平臺模式難生存,給農機行業(yè)又有什么樣的啟示?
一畝田平臺沒搭對
在眾多分析一畝田的文章里,筆者能看到的更多的是之前各種吹捧,然后是各種打擊,之后是各種分析。其實,這也暴露出媒體的不負責。就像當年人人網火的時候,大家都在說那個模式必定成功,而半死不活的時候,大家又都給與了否定。
一畝田的媒體待遇也是一樣。剛開始火的時候,日交易額3億元這樣的新聞稿隨處可見,各種分析一畝田成功因素,最后得出一個結論,一畝田這種平臺模式必定成功,似乎明天就可以上市了。
可是,當一畝田撐不下去裁員的時候,各路媒體又開始發(fā)聲了,大家都在分析一畝田的敗因,似乎一畝田一夜之間就倒閉了一樣??蓜e忘了,人家一畝田現在只是“刮骨療毒”而已。
這個且不說,就拿當下分析敗因的文章來說,大多數集中在農產品行業(yè)不成熟方面,比如撮合難、物流成本高等問題。那我們換個思考方式,如果這些難題都解決了,一畝田是不是就能成功了呢?
平臺模式很重要
要回答上面的問題,需要考慮一下平臺模式本身的問題。也就是說,搭建一個所謂的電商平臺,是否是一個正確的平臺。其實,作為關心電商話題的筆者來說,更關心的是模式分析問題。
可惜,很少能看到這類文章。很少,但不代表沒有,筆者還是有幸拜讀到一篇,雖然是馬后炮式的分析,可他分析到了根源和本質,也就是平臺本身的問題。
依據:外賣和打車平臺之所以火,那是因為買家和賣家之間很難形成固定關系,這是一個電商平臺能夠建立起來的根基,節(jié)約時間、可選性增強、省錢、提高服務,利用這個平臺,買家和賣家都受益,也提高了行業(yè)水平。
一畝田敗因是,農產品賣家和買家很容易或者已經形成了一種長期的固定關系,他們沒必要再到一個單獨的平臺上進行交易,除非可以獲得更多的好處,而這個更多的好處,是很難擠出來的,不可能靠無限的融資來燒錢。
當然,這種分析只是理論上的,不構成事實。第一,一畝田還沒倒閉,即便倒閉也不能說這就是失敗根源;第二,外賣和打車軟件也沒成功,即便成功,也不能說明其成功本質因素是上述分析。所以,以上只是參考。
農機電商會夢碎嗎
筆者覺得,夢碎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因為我們可能只是夢一下,不投入或者少投入,那就碎不了。
為何這么說?
從目前的各種所謂的農機電商來看,或者一些投資品類似的電商模式來看,大多數都發(fā)現了商機,把機會看得無限大,而且還得不斷靠著造概念來生存,甚至不得已靠著廣告在活。
要說農機行業(yè)的互聯網用戶數,應該是屬于偏低的,就是目前農機行業(yè)最火的網站,流量在互聯網公司面前,也都是一坨*;再說交易難度,農機要比農產品難度大很多,至于大多少,你能有多大想象力就有多大。
還有一點很重要,農機用戶,特別是理性的農機用戶,購買行為是固定的,忠誠于品牌。更為重要的是,從世界范圍來看,農機品牌是逐漸集中的,不可能會有現在上萬個農機企業(yè)的局面,到時候也不會有那么多同質化競爭,也就消滅了可選性這一項。
所以,綜上來看,農機電商也只能夢一下,用某協會領導的話來說就是,農機電商就是個偽概念。
當然,你要是十分有錢,燒不完,能夠用戶帶來足夠的吸引力,這畢竟是一件好事,對用戶的好事,對投資人來說,你懂得!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news/274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