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犁的歷史演變1
農(nóng)機大全網(wǎng)(m.97661a.com)今天給各位分享鐵犁的歷史演變1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鐵犁的歷史演變1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2、鐵海棠(虎刺梅)是否有毒,可否放在室內(nèi),注意事項有哪些
3、鐵犁的歷史演變1
鐵海棠的寓意和象征風水 ♂
鐵海棠的寓意和象征風水鐵海棠的寓意是堅貞、溫柔、倔強、忠誠,還有勇猛不失儒雅,而且還代表著吉祥好運,是一種很適合送人的植物。鐵海棠在風水上有阻擋煞氣、吸納化煞的作用,擺放位置有講究,一定要放在庭院里面,而且它還有生旺招財?shù)淖饔?。鐵海棠在養(yǎng)護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開花的現(xiàn)象,這是很好的兆頭,說明家里的風水好,有花開富貴的寓意。
一、鐵海棠的寓意和象征風水
1、鐵海棠這種植物寓意著堅貞、溫柔、倔強、忠誠,,勇猛而不失儒雅,還可以寓意著吉祥好運,是比較適合送人的植物。
2、風水作用:鐵海棠在風水上有著阻擋煞氣、吸納化煞的作用,不過擺放位置比較有講究,最好是放在庭院中,還有著生旺招財?shù)淖饔谩?/p>
3、開花預示:鐵海棠在養(yǎng)護過程時出現(xiàn)開花情況,就代表非常好的兆頭,說明家里的風水好,有著花開富貴的美好寓意。
4、家養(yǎng)鐵海棠風水:鐵海棠是一種招財植物,但最好放在庭院中,這樣才能發(fā)揮它的最大作用,并給主人帶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二、鐵海棠生長習性
1、溫度:鐵海棠喜溫暖,耐高溫,不耐寒,生長適溫15-30°C左右,冬季有短期休眠現(xiàn)象。
2、濕度:鐵海棠喜濕潤,較耐干旱,最適空氣濕度65-75%,土壤濕度過大容易爛根。
3、土壤:鐵海棠喜肥沃,較耐瘠薄,以肥沃、透氣性良好且富含腐殖質(zhì)的棕色土為宜。
4、光照:鐵海棠喜陽光,稍耐陰,光照充足時生長繁茂,長期在蔭庇環(huán)境下生長不良。
鐵海棠(虎刺梅)是否有毒,可否放在室內(nèi),注意事項有哪些 ♂
鐵海棠(虎刺梅)是否有毒,可否放在室內(nèi),注意事項有哪些鐵海棠全株都有毒,因為它是大戟科植物,這個科基本上都是有毒的。鐵海棠可以放在室內(nèi),不僅具有美化家居環(huán)境的作用,還可以調(diào)節(jié)心情,讓室內(nèi)空氣更加清新。如果家中有老人、小孩、寵物,需要將其放在接觸不到的地方,管護時要帶上手套,不可讓汁液沾染到皮膚和傷口上,接觸后要仔細清洗接觸部位,以免有毒物質(zhì)存留。
一、鐵海棠是否有毒
1、鐵海棠全株都有毒性,因為它是大戟科植物,這個科基本上都是有毒的植物。當鐵海棠枝干出現(xiàn)了傷口后,會從傷口流出一種白色的汁液,這個汁液里面就含有毒素,而且毒性比較強,對于皮膚、粘膜有刺激作用,誤食可能會引起嘔吐、頭暈、惡心、下瀉等,如果進入眼睛,嚴重者會導致失明。
2、鐵海棠雖然有毒,但是具有保護家居的作用,可以吸附煙塵,把空氣中的污濁清除;可以清除家居的有害氣體,特別對二氧化硫、氟化氫、硝酸霧、光氣都有明顯的抗性;可以化煞,其干莖或花葉都有刺,有刺便可以沖頂外煞,所以是較佳的化煞植物。
3、鐵海棠雖然有毒,但是根、莖、葉、花、乳汁皆可入藥,鐵海棠的枝刺可以分泌一種有毒粘液,可以粘住蚊蠅。
二、鐵海棠可以放在室內(nèi)嗎
1、鐵海棠可以放在室內(nèi),鐵海棠觀賞性強,看著非常養(yǎng)眼,放在室內(nèi)看著就讓人心曠神怡而且和其它植物或家具搭配在一起,具有美化家居環(huán)境的作用,還可以調(diào)節(jié)心情,舒緩壓力,增加活力,陶冶情操,提升氣質(zhì)。除此,還能凈化空氣,釋放人類所需的氧氣,讓室內(nèi)空氣更加清新。
2、鐵海棠對四周的生長環(huán)境有一定要求,比較適合生長在通風透氣的地方,一般種植在庭院、陽臺的比較多,如果室內(nèi)空間大或者通風,養(yǎng)一盆還是可以的,如果空間不大,白天養(yǎng)可以,晚上建議移出去,而且這種植物并不是百分百對人安全,建議不養(yǎng)在室內(nèi)。
3、鐵海棠是有毒且?guī)Т痰闹参铮话慵抑杏欣先?、小孩、寵物,需要將其放在接觸不到的地方,如果做不到,建議不要養(yǎng)在家里。因為鐵海棠的汁液有毒,管護時需要帶上手套,不要讓汁液沾染到皮膚或者傷口上,也不要隨意取食或者接觸植物組織,接觸后需要仔細清洗接觸部位,避免有毒物質(zhì)存留,如果中毒需要及時送醫(yī)。
鐵犁的歷史演變1 ♂
鐵犁的歷史演變
新石器時代石犁和商周時期青銅犁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古代在農(nóng)業(yè)機械制造方面的飛躍。但是,由于受材料和動力條件的限制,石犁和青銅犁的使用范圍不廣,在生產(chǎn)重作用有限。石犁笨重,需用強大的動力才能拉動,且易損毀。青銅犁雖銳利,但數(shù)量太少。只有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冶鐵技術興起,鐵器出現(xiàn),個體經(jīng)濟形成,牛耕鐵犁才得以配套使用。圖3-4 漢代鐵鏵正面和鐴土背面(長安出土)1、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鐵犁鏵犁鏵又稱犁鏟、犁鏡,是安裝在犁床前端的切土起垡零件,外形有舌形、V形、梯形之分,其夾角有大有小,然其作為等腰三角形的大體輪廓不變。戰(zhàn)國時使用鐵犁鏵的地區(qū)分布于關中及三河地區(qū),多為V形犁鏵冠。這種鏵冠形制小而重量輕。如輝縣出土的“魏犁”,鏵重465克,斜邊長17.9厘米,中央尖部寬6厘米,兩側寬4厘米,鏵刃頂端上下兩面均起脊線,角度有120°,左右兩角的鐵葉近10厘米。將這種鏵冠納入木犁頭,可以松土劃溝,不過還不能翻土起垅,作用尚有局限,但“耒耜耕”效率大有提高。2、秦代雙翼鏵鐵犁秦國推行富國強兵政策,措施之一就是改進鐵犁形制,推廣牛耕鐵犁,以擴大耕地面積,提高糧食產(chǎn)量。1970年在秦始皇陵園城北門外出土的全鐵犁長25厘米,翅距25厘米,兩翅交叉處有長5厘米,寬約1厘米的脊梁(見圖2-1)。1980年在臨潼縣陳家溝遺址又發(fā)現(xiàn)秦國全鐵犁鏵。這兩種犁的鏵都比戰(zhàn)國時期通用的V形鏵冠型號大,稱尖鋒雙翼鏵,翻土比V型鐵冠要深。圖3-5 漢代鐵鏵及鐴土套合側面3、漢代鐵犁犁架、犁頭和犁轅的基本定型漢代,鐵犁的結構與零件已經(jīng)基本定型,具備犁架、犁頭和犁轅,用牛牽引,不僅能挖土,而且能翻土、成垅。下面將犁頭、犁架、犁式分述如下:(1)犁架犁架結構由床、梢、轅、箭、衡五大零件組成,漢代犁架已基本具備這五大零件。犁床又稱犁底,是關鍵零件之一。它是平貼地面的長方形木條,犁鏵的導向裝置,前與犁鏵銎同向相接,后與犁梢成鈍角相接。在動力牽引下,推動犁插入土中,連續(xù)不斷地破土、翻土。犁梢來源于耒,犁床即耒部前曲部分的發(fā)展。到漢代,犁床與犁梢多數(shù)已明顯分開。圖3-6 漢代鐵鏵正面及鐴土背面(禮泉出土)犁箭最初是連接轅床,以使犁架牢固、不易松散的零件,后來發(fā)展為兼能控制犁頭入土深淺的零件。西漢武帝末年,趙過推行代田法時,用二牛三人,其中有人專門扶轅,以調(diào)節(jié)入土深淺。可見那時犁箭只能起穩(wěn)固犁架作用。最晚到西漢末,犁箭已能調(diào)節(jié)犁頭入土深淺。犁轅是前接犁衡(從而連系動力源—牛體),后接犁梢(從而連系工作機—犁架)的牽引件。漢代多為單長直轅(二牛),到魏晉后出現(xiàn)雙長直轅(一牛),并出現(xiàn)“柔便”之蔚犁。(2)犁頭犁頭指犁鏵和犁壁。西漢初,鐵犁形制與戰(zhàn)國時相仿,犁鏵上口窄,兩側鐵葉短,犁鋒角度大,只能起破土作用。如山東萊蕪出土西漢鐵范所鑄鐵口犁,與戰(zhàn)國輝縣犁形制相似,只是犁頭由鈍變尖。漢武帝時,犁頭發(fā)生較大變化。陜西關中地區(qū)出土很多漢代鐵制農(nóng)具,其中犁具數(shù)量很多,并具有全鐵大鏵、小鏵、犁冠、犁壁及巨型犁鏵等不同形制品種(見圖3-1、3-2、3-3)。圖3-7 漢代鐵鏵和鐴土套合正面圖從陜西省出土的漢代舌形大鏵來看,犁鏵呈舌刃梯形,平均長32厘米,后寬32.5厘米,平均重7.5公斤,銳角,上面尖起,下面板平,前低后高,中部有微高的凸脊,后邊有裝木犁頭的等腰三角形銎。還有一種形制較大的巨型大鏵,平均長38.3厘米,后寬36.3厘米,一般重9公斤,最重達15公斤。巨鏵古稱“鈴鐩”、“睿鏵”,用作“開田間溝渠及作陸塹”,在漢代已普遍使用(見圖3-4、3-5、3-6、3-7、3-8、3-9)。與上述兩種鏵同時出土的有V形鏵冠與犁壁。出土時,V形鏵冠有的套合于鏵的尖端,有的單獨存放。犁壁又稱鐴土、犁耳、犁鏡、翻土板等,安裝在犁鏵的上方,與犁鏵后部共同組成一個不連續(xù)曲面。由于犁壁旁向的彎曲扭度小,可將土垡向上往前推擠,到一定程度折斷,向右前方翻轉倒下,形成不連續(xù)的垡條。其耕深受耕寬的限制少,一般耕深大于耕寬。在低速條件下,還可碎土成垅。圖3-8 漢代鐵鏵和鐴土套合背面圖鐵犁壁在漢武帝時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從陜西省發(fā)現(xiàn)的漢代鐵鏵來看,漢代犁壁可分為兩大類:一為菱形、瓦形、方形缺角犁壁,平均長45.8厘米,寬23.1厘米;一為馬鞍形犁壁,平均長18.3厘米,寬20.8厘米。在行進時,菱形、瓦形、方形缺角犁壁只有一側翻土,馬鞍形犁壁兩側都能翻土。犁壁的出現(xiàn),大大提高了整地質(zhì)量,使耕犁不僅能松土,而且能翻土、成垅、除草、滅蟲,從而改善了土壤中氣、水、肥狀況,便于作物吸收和生長。在18世紀以前,歐洲只知用直面木質(zhì)犁壁,壁與鏵不能緊密結合,常夾帶草土,拖動費力,一直到18世紀初才開始使用曲面鐵犁壁。上述的舌形大鏵(或巨形犁鏵)與V形鏵冠、犁壁三者配套,組成一件高效能的整地、開溝農(nóng)具。圖3-9 漢代鐵鏵和鐴土套合側面圖與舌形鏵、巨鏵同時出土的還有小鏵,三者同時并存,可見其作用有別。小鏵的平均長度為17.3厘米,后寬15.1厘米,前寬6厘米。按其尺寸,顯然不能與出土的鏵冠和犁壁配套使用。無壁小鏵,古稱之為“耩”,又稱之為“劐”、“耠子”,只能破土、松土,用于除草、開溝播種,不能翻土。與同時出土的有鐵口鋤,表明小鏵具有拉、蹠兩用功能。上述西漢時的犁鏵與犁壁,只表明當時關中地區(qū)使用的情況。從河南、河北、遼寧、內(nèi)蒙、山東、山西、江蘇、貴州等省區(qū)的出土材料來看,西漢時仍以V型鏵冠為主,V型鏵冠一直沿用到東漢。(3)犁式犁式又稱為耕作方式,即牽引方式。前述的犁架、犁頭均屬工作機部分,犁式則包括動力(畜力)與牽引部分(包括犁轅形狀及設置)。使用畜力作為動力,鐵犁成為一套完整的整地機械。圖5-1 唐代江東犁示意圖畜力牽引有二牛、一牛牽引兩種方式:二牛耕田的牽引方式,一般采用“二牛抬杠式”,即犁轅(一長直木杠)后接犁梢,前接犁衡。犁衡是一直木棒,與轅垂直交接,交接處有一三叉戟聯(lián)搭,以適當調(diào)節(jié)挽力不同的二牛在行進中的負擔,使犁平衡,犁衡縛于牛角,稱為角軛,后普遍成為肩軛,從而大大加強了牛的牽引力。二牛抬杠式始見于趙過推行代田法之后,與使用畜力及大型犁鏵相關,成為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重要標志。直到現(xiàn)在,在北方地區(qū)尚存二牛耕田,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則多用二牛耕田。一牛耕田的牽引方式,自西漢開始,就與二牛耕田的牽引方式同時并存。但總的趨勢是二牛牽引日少,一牛牽引日增。圖5-2 唐三彩胡人執(zhí)犁陶俑綜上所述,可見到漢武帝時,犁耕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犁架、犁頭、犁式都已初步定型,實現(xiàn)了從耒耜到犁的根本轉變。而這一轉變,是從趙過施行代田法,推廣耦犁開始的。古人有稱牛耕始于趙過,蓋指此意。4、魏晉南北朝的蔚犁魏晉南北朝的耕犁,犁頭和轅發(fā)生了一些變化。犁頭形狀從西漢的等腰三角形改為牛舌形,狹長,以適應一牛耕田及耕泥濘田的需要。由于長直轅操作時不方便,特別在山澗丘陵地區(qū),“回轉至難”,北魏時在山東地區(qū)發(fā)明了比長直轅犁便利的蔚犁。5、唐代江東犁的發(fā)明唐代,犁轅有較大的變化,由長直轅改為短曲轅。唐末陸龜蒙的《耒耜經(jīng)》對當時江東地區(qū)(即今江蘇、浙江及安徽、江西等地)通用的曲轅犁有較詳細的記載。見圖5-1為按《耒耜經(jīng)》原文所示尺寸比例所繪示意圖。圖5-2為出土執(zhí)犁陶俑圖。從這兩幅圖可見,唐代的耕犁在四個方面有改進:使用短曲轅,節(jié)省人力和畜力;增設犁盤,犁體回旋靈活;完善犁評,調(diào)節(jié)耕深;改善犁頭,保證耕地質(zhì)量。圖5-3 唐代原造犁犁頭包括鏵與壁兩部分。漢代犁鏵,其長寬之比,舌形大鏵為32.0:32.5,巨型大鏵為38.3:36.3,大體上為1:1。魏晉以后,鏵漸變?yōu)楠M長。江東犁鏡長1尺4寸,寬6寸,寬不及長之半。這從唐代原造犁之圖像可作為佐證(見圖5-3)。江東犁犁頭的變化,是為了適于南方比較黏重的土壤耕作,也適于翻起較窄的耕垡。耕時土垡被犁壁推擠到相當程度,然后折斷,向后方翻轉倒下,因此,耕出的垡條是斷續(xù)的。江東犁這種竄垡的作用,一方面可使“耕深”受“耕寬”的限制較少,在多數(shù)情況下,耕深可以大于耕寬;另一方面,可以在低速的牛力條件下,達到碎土的要求,保證耕地質(zhì)量。江東犁是唐末先進生產(chǎn)工具的代表,因適于土質(zhì)黏重、田塊較小的江南水田耕作得以迅速推廣,反過來也促進了南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實際上,江東犁的意義不止于水田耕作的范圍,其基本結構和原理同樣適用于北方旱區(qū)。當然,江東犁本身仍存在缺點,如犁體偏大,零件較多。結構較復雜。后世曲轅犁發(fā)展,多數(shù)變得更為小型、輕便,結構也加以簡化。
鐵皮木樁的養(yǎng)殖方法?1 ♂
鐵皮木樁的養(yǎng)殖方法?
石斛不僅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和養(yǎng)生功效,同時它還具有不錯的觀賞性。但它喜歡生長在木頭、樹皮上,所以不少斛友也熱衷于將其種植在木樁上。下面向大家介紹石斛的木樁種植方法。
一、準備木樁
準備好適合的木樁,注意選擇的木樁注意保持透氣性,可以是杉木、蛇木、樟木、梨木等,最好選擇樹皮厚、上面有縱溝、含水量較多的木樁,不光種植起來簡單,還能具有美觀度,使用之前先在陽光下暴曬一段時間,殺死里面的細菌。
二、種植石斛
1、我們可以在木樁上擰一些螺絲,但不要全部擰進木樁里,應露出半截。使用毛線將石斛包裹好,并很多的固定在螺絲上面。要注意的是,石斛要有水苔進行包裹。
2、如果種植的是帶有根的幼苗,就使用繩子將其捆綁在樹樁上面,等一段時間長出來新的根之后把繩子去掉即可。
3、給木樁上的石斛澆水并沒有固定的方法,每個季節(jié)的氣候不同,澆水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春天的時候它對水分要求較高,需時刻保持濕潤狀態(tài);夏季氣候干燥,澆水量應比平時多一些,還應每天及時噴灑水;秋季應有意的控水,澆水量應合理的減少;而到了冬季則更要節(jié)制澆水了,可以半月澆水一次。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nóng)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news/9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