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嗪磷顆粒劑的持效期,通常為90-120天左右
農機大全網(wǎng)(m.97661a.com)今天給各位分享二嗪磷顆粒劑的持效期,通常為90-120天左右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二嗪磷顆粒劑的持效期,通常為90-120天左右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二嗪磷顆粒劑的持效期,通常為90-120天左右 ♂
二嗪磷顆粒劑的持效期,通常為90-120天左右如果是土壤處理,二嗪磷顆粒劑的持效期較長,可達90-120天左右。
對于小麥、玉米、馬鈴薯、花生等直播作物,可結合整地,每畝使用1-2kg的5%二嗪磷顆粒劑拌土均勻撒施。
對于番茄、茄子、辣椒、南瓜等育苗移栽蔬菜,可于定植時,每畝使用0.5-1kg的5%二嗪磷顆粒劑與腐熟有機肥混合均勻穴施。
一、二嗪磷顆粒劑的持效期
1、持效期
如果是土壤處理,溝撒或穴施,二嗪磷顆粒劑的持效期可達90-120天。
2、使用方法
(1)撒施:小麥、玉米、馬鈴薯、花生等直播作物,可結合整地施肥,每畝用5%二嗪磷顆粒劑1000~2000克拌細土均勻撒施,然后播種,可殺滅螻蛄、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等地下害蟲,保護種子和幼苗不被害蟲危害。
(2)穴施:番茄、茄子、辣椒、西瓜、南瓜、黃瓜等育苗移栽的蔬菜,可在定植時,每畝用5%二嗪磷顆粒劑500~1000克,加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0~50公斤拌勻后,進行穴施,可快速殺滅螻蛄、金針蟲、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預防害蟲危害幼苗根莖部。
二、使用二嗪磷的注意事項
1、不能與堿性農藥混用。本品不可與敵稗混用,也不能在施用敵稗前后兩周內使用本品。
2、作物收獲前10天內,停止用藥。
3、本品不可用銅、銅合金罐、塑料瓶盛裝。貯存時放置在陰涼干燥處。
4、解毒藥劑有硫酸阿托品、解磷定等。
三、二嗪磷顆粒劑特點
(1)殺蟲譜廣:二嗪磷顆粒劑,可有效防治螻蛄、蠐螬、金針蟲、地老虎、水稻螟蟲、稻葉蟬、二點委夜蛾、草地螟、蝗蟲、根蛆等地下害蟲及蟲卵。還可用于玉米丟芯,防治玉米螟等害蟲。
(2)殺蟲速度快:二嗪磷具有觸殺、胃毒、熏蒸和內吸作用。施入土壤后,可通過多種方式殺滅害蟲,害蟲一旦取食,可在當天將害蟲殺死,減少害蟲的危害。
(3)持效期長:二嗪磷在土壤中穩(wěn)定性好,不易分解,能溶于水,不僅可以防治當季作物的地下害蟲,而且對潛伏在地里的其他害蟲蟲卵也能有效地殺滅,從而減輕下茬作物的蟲害發(fā)生。
(4)低毒、低殘留:土壤處理劑主導品種是3911、甲拌磷、呋喃丹、涕滅威、毒死蜱等高毒有機磷顆粒劑,由于毒性高,殘留量大,相繼退出市場。而二嗪磷是一種低毒土壤處理殺蟲劑,氣味不大,使用過程中對人畜生命安全無影響,使用后不會對作物造成農藥殘留,完全符合無公害農業(yè)生產的要求。
(5)活性極高:二嗪磷顆粒劑內含穩(wěn)定劑和高效助劑,載體是凹凸棒土,這是目前國際上新型的顆粒劑載體,采用吸附法生產,活性高,使用量小,土壤處理每畝僅用400-500克。是我國取代高毒農藥的殺蟲劑品種。
(6)應用范圍廣:二嗪磷顆粒劑穩(wěn)定性好,毒性低,可廣泛用于小麥、玉米、水稻、馬鈴薯、花生、大蔥、大豆、棉花、煙草、甘蔗、人參和果園。
二年級小朋友暑假需要報班補課嗎?1 ♂
二年級小朋友暑假需要報班補課嗎?
恭喜你,你的孩子成績不錯!
首先,補課分兩種,一種就是學不走的學生補課;另一種是想走高端路線的補課。
如果孩子沒補課成績就好,說明孩子學習能力強,一般建議不補課,但是如果孩子特別感興趣某個學科,倒是可以去學一學,比如孩子數(shù)學特別好,對數(shù)學特別感興趣,那就可以讀個奧數(shù)思維班,也許能培養(yǎng)出個數(shù)學尖端人才!
馬上孩子要上小學三年級了,這是孩子系統(tǒng)學習英語的最佳時期,因為此時,孩子拼音已完全掌握了,這個時候系統(tǒng)學英語就可以利用拼音進行正誘導,孩子學起來容易,以后英語就不會拖后腿。
發(fā)展孩子興趣一定要看孩子是不是有興趣有天賦,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優(yōu)勢發(fā)展,孩子不反感不抵觸,又相對容易成功,何樂而不為呢?
家長可以利用假期豐富孩子的見識和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帶孩子公園、動物園、游樂園、博物館、圖書館,美食節(jié)……讓孩子見識和感受各種東西,孩子見得多,再加上看書看得多,語文基本就不用擔心了。
建議家長們假期不要給孩子報過多的興趣班,學習必須有張有弛,該休息就要休息,休息好后,下學期孩子才有充足的精力學習。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news/99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