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洋機械有限公司]業(yè)績對賭失敗眾生相:有的割肉離場 有的訴至公堂
業(yè)績對賭失敗眾生相:有的割肉離場 鼎洋機械有限公司 有的訴至公堂
近日,新日恒力(600165)發(fā)布公告,今年6月,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訴請判令博雅干細胞根據相關利潤分配方案,向公司現金分紅共計6000萬元。新日恒力與博雅干細胞之間的糾葛由來已久,后者在被收購后連續(xù)多年未實現業(yè)績承諾,且目前處于“失控”狀態(tài)。
當然,這只是上市公司在收購中遭遇對賭失敗的案例之一。今年以來,不少A股公司大額計提商譽減值,背后多與并購標的未能完成業(yè)績承諾有關。如今,2019年業(yè)已過半,那些遭遇對賭失敗的上市公司維權進展如何,記者就此展開了一番梳理。
業(yè)績補償形式多樣
對于收購標的未完成業(yè)績承諾的情況,承諾人向上市公司提供現金補償是最常見的補償方式之一。除此之外,如果對賭失敗,上市公司也可以通過低價回購股份等途徑維護上市公司利益。鼎洋機械有限公司
此前,某公司以發(fā)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關聯方資產。根據業(yè)績承諾,標的資產2016年-2018年度的扣非凈利潤數額分別不低于7.95億元、15.34億元和29.1億元。但是,標的資產2016年-2018年度三年累計實際實現扣非凈利潤50.26億元,累計完成業(yè)績承諾金額52.39億元的95.93%。于是,業(yè)績承諾方擬以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進行業(yè)績補償。
與上述操作類似,億利達(002686)子公司杭州鐵城未完成2018年業(yè)績承諾,姜鐵城、張金路以持有的億利達股份進行業(yè)績補償,億利達以1元總價向二人合計回購612萬股股份。截至6月18日,涉及補償的612萬股股份已辦妥注銷手續(xù)。
融鈺集團(002622)的操作有所不同,今年1月21日,融鈺集團公告稱,因一年前收購的控股公司中遠恒信未完成2018年度業(yè)績承諾,交易對手向公司作出補償,將其持有的中遠恒信剩余49%股份無償轉讓給公司。交易完成后,融鈺集團持有中遠恒信100%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融鈺集團與中遠恒信的故事還有下文。融鈺集團4月8日公告,公司擬將中遠恒信100%股權轉讓給國大永泰,轉讓價格為4967.36萬元,這一價格較融鈺集團此前5039萬元的收購價格看似僅略有折讓,但如果考慮到中遠恒信2018年的虧損情況,融鈺集團此舉也可以稱得上是“割肉離場”。
監(jiān)管機構頻頻關注
投服中心去年底曾發(fā)布一份報告,對2015年-2017年的重組案例業(yè)績承諾完成情況進行了總結。報告顯示,3年中實施的重組案例共807件,有164件未按約定完成承諾業(yè)績。
不過,其中56件未觸發(fā)補償義務條件,不需進行補償,另有72件已履行完畢補償義務。由此看來,上市公司在遭遇對賭失敗時,大多數情況下仍能保障自身權益,但由于資本市場不乏“老賴”,很多上市公司在對賭失敗后為了獲得補償也可謂是殫精竭慮。
6月17日,露笑科技(002617)收到深交所問詢函,重點就是子公司業(yè)績承諾未完成的補償進展。一是上海正昀未完成業(yè)績承諾,上海士辰作為業(yè)績承諾人應向露笑科技補償2.6億元;二是江蘇鼎洋未完成業(yè)績承諾,承諾人胡德良、李向紅應向露笑科技補償1.85億元。
截至深交所問詢日,業(yè)績承諾人上海士辰及胡德良、李向紅均未向露笑科技償付上述業(yè)績補償款。深交所問詢背后,是由于根據補償協(xié)議,業(yè)績承諾人應在年報披露后的10個交易日內支付露笑科技公司業(yè)績補償款,但該條款遲遲未得到履行。
拖延補償的情況也發(fā)生在金盾股份(300411)身上,由于中強科技2017年-2018年均未完成業(yè)績承諾,根據約定,業(yè)績承諾人周偉洪應向金盾股份補償7.27億元。雖然金盾股份已啟動股份回購并注銷程序,但剩余業(yè)績補償款仍未收到,由此也引來浙江證監(jiān)局的關注。
上述新日恒力的情況也是典型案例之一,不僅業(yè)績補償未果,收購的標的公司也已失控,維權難度陡增。與此類似,天山生物(300313)去年完成了對大象廣告的收購及并表,但還不到一年,大象廣告就已失控。
并購重組是上市公司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從一系列對賭失敗的案例來看,上市公司不能被標的資產的光鮮業(yè)績承諾沖昏頭腦,而應該慎之又慎,冷靜判斷業(yè)績承諾實現的可能性以及業(yè)績承諾未實現時公司將如何應對。
融鈺集團的情況就很有戲劇性,在最初收購中遠恒信時,融鈺集團表示,收購完成后,公司將完善金融服務板塊業(yè)務,進一步發(fā)揮公司在資本運作能力上的優(yōu)勢;但在轉讓時又改口稱,私募行業(yè)整體經營情況不甚樂觀,市場競爭加劇。這就是典型的對市場形勢預判不足。
對賭失敗情況頻頻發(fā)生,也暴露出上市公司在處理并購標的治理結構時面臨兩難選擇。事實上,為了有助于業(yè)績承諾順利完成,上市公司往往會保留收購標的原有管理層,但正是由于這一情況,收購標的失控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上市公司如何平衡對并購標的的收權與放權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農機大全網(m.97661a.com)發(fā)布·(2022-06-25 22:21:28)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pinpai/2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