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土的基本物理性質的主要指標有哪些
反映土的基本物理性質的主要指標有哪些
常用的土的物理性質指標主要有:
顆粒組成、比重(Gs)、濕密度(ρ)、干密度(ρd)、含水率(ω)、界限含水率(塑限含水率ωP、液限含水率ωL)、孔隙率n、有效孔隙率ne、飽和度Sr、不均勻系數Cu等。
這些均為堤防安全復核計算和除險加固設計時可能用到的資料。
最常見的土壤固結是哪種?
土壤質地:按土壤中不同粒徑顆粒相對含量的組成而區(qū)分的粗細度土壤有機質:土壤有機質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組成成分,盡管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只占土壤總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對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環(huán)境保護及農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作用的意義。腐殖質:腐殖質(英文稱Humus)定義:已死的生物體在土壤中經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機物質。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土壤孔隙度: 即土壤孔隙占土壤總體積的百分比。土壤中各種形狀地粗細土粒集合和排列成固相骨架。骨架內部有寬狹和形狀不同的孔隙,構成復雜的孔隙系統(tǒng),全部孔隙容積與土體容積的百分率,稱為土壤孔隙度。土壤比重:土壤比重是指土粒密度與水的密度之比,土粒密度是指單位容積的固體土粒(不包括粒間孔隙)的重量。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單位容積原狀土壤(包括孔隙)的重量。土壤容重可以判斷土壤的松緊程度、計算土壤重量、計算土壤各組分的數量。土壤黏結性:土粒間通過各種引力而黏結在一起的性質。土壤黏著性:土壤在一定的含水量條件下,土粒黏附在外物上的性質。土壤可塑性:質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圍內可被外力造形,當外力消失或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塑性不變的性能。土壤耕性:指土壤耕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性質,他是土壤物理機械性能的具體表現。
最常見的土壤固結有快速的和標準的兩種。主要在浸濕保濕時間長短不同上。土的結構類型有下列幾種:①散粒結構,為粗粒土所特有。其特點是土粒大、比表面積小、粒間無結構聯結,只靠重力相互堆砌而成。按排列程度又可分為疏松與致密兩種。經洪水快速搬運堆積的砂土易于形成疏松結構。其特點是孔隙度高,經動荷載作用后易產生壓密變形。海岸帶磨圓度好的砂多具致密結構。其特點是孔隙度低,經動、靜荷載作用均不易產生重大變形。②團聚結構,為粘性土特有。其特點是粘土粒子很少單獨存在,而是彼此結合成團聚體。按粒度和團聚體排列的形式此類結構又可分為蜂窩狀、骨架狀、基質狀、紊流狀、層流狀、疇狀、偽球狀和海綿狀等8種類型(圖4)。前 5種為沉積粘土的典型結構,后3種則為殘積或熱液成因粘土的典型結構。蜂窩狀結構是靜水環(huán)境中新近沉積粘土的典型結構。它的特點是孔隙度大(60~90%),濕度高(55~300%),強度低,壓縮性強和各向同性。骨架狀結構比蜂窩狀結構密實,富含粉粒(40~60%),且多處于粘粒包裹之中,具觸變性?;|狀結構以粘粒團聚體為基底,粉砂粒鑲嵌其中,具弱、中等壓密性,是沖積土的典型結構。紊流狀結構系蜂窩狀結構或基質狀結構經成巖壓密形成的,具明顯各向異性,各向異性剪切系數達2.5。在已固結的海積粘土中常見層流狀結構,淡水湖相粘土經后生成巖壓密,亦可有這種結構,它比紊流狀結構的定向程度更高。疇狀結構是殘積高嶺土的典型結構,與長石風化密切相關,在花崗巖風化土中最常見。偽球狀和海綿狀結構是熱液成因粘土的代表結構。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97661a.com/news/237381.html